福建省电力企业协会数字能源专委会2024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新能源科创中心举行。记者 池远 摄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如何让产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今年以来,鼓楼区在新能源科创中心全力施展“才略”,广泛吸引五湖四海新能源领域精英,推动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良性循环。
新产业聚才
新能源科创中心又上新了!电动自行车驶入停车位后,把脚撑锁定在地面发射器上,便可通过手机启动无线充电系统。
引进这项新型无线充电技术的,是福州大学低碳综合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夏玉雄。今年3月,他加入了鼓楼区组建的新能源产业专家委员会。
产业是人才聚集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在高标准谋划建设新能源科创中心的同时,鼓楼重塑人才引进理念,变“为我所有”为“为我所用”。
“我们周边云集了中国科学院物构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福建学院、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等大院大所。”鼓楼区工信局局长郑文贵介绍,鼓楼坚持与高校科研院所新能源工作协同共进,把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智力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需求与新能源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精准对接。
今年成立的新能源产业专家委员会,由陈清泉、张久俊、朱四海等27名新能源产业领域院士、高校学者、行业专家及企业高管组成,为鼓楼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助力新能源技术迭代升级。
“行业专家学者和新能源企业有了更多交流机会,可以整合内外部科技资源,有效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从而实现新能源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夏玉雄说。如今,夏玉雄创办的福建华鼎智造技术有限公司入驻新能源科创中心,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
目前,新能源科创中心已落地76家企业,协同企业招引新能源产业高层次人才27名、高校毕业生61名。一批批专家学者上门,一位位高端人才聚集,一家家企业入驻……人才“雁阵”筑起产业“矩阵”,点燃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筑平台用才
“虚拟电厂本质上是一套软件平台系统,它聚合了现有的分布式资源,并通过协同控制,参与电力市场……”3日,福建省电力企业协会数字能源专委会2024年年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新能源科创中心举行,格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了会议,并分享动态虚拟电厂及其应用。
格物科技致力于推动电力能源领域的数字化升级、智慧化演进,是东南地区领先的综合型智慧能源服务商。何以领先?格物科技人资总监邱惠闽表示,公司组建了能源专家为引领、IT专家为支撑的“双轮驱动”技术团队,得以将前沿技术与行业需求融为一体。
“新能源科创中心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搭建了良好的生态圈,为企业发展和人才施展拳脚提供了更多机遇。”邱惠闽说,入驻以来,格物科技开拓了虚拟电厂等新业务,还与国家电投合资成立福道新能源有限公司,希望在科创走廊发挥人才专长,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着眼发挥人才的实际效用,鼓楼在新能源科创中心积极探索育才、用才新路径,推动人才价值充分释放,将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方面,支持协同攻关,推动人才创新平台建设。福建省数智双碳创新研究院、福州大学低碳综合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等高层次产业科创平台接连落地。
另一方面,开放场景资源,加快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特来电落地福州首座“光储充检放”五位一体超充站,格物科技建设“新能源科创中心智慧楼宇平台”,万芯科技实施大楼光伏化改造……新能源科创中心正打造试点示范样本,为企业拓宽市场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应用示范场景,让各类人才尽施所能、尽展才华、尽显身手。
优服务留才
优质服务为人才安心创业夯实基础。今年挂牌成立的鼓楼区新能源产业人才驿站,就是一座让人才暖心前行的港湾。
驿站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设置了共享会议室、职工共享空间、室外休息区等区域,可供入驻企业定期举办高端学术论坛、项目路演、技术培训等活动。
“我们平时有很多学术交流、人才交流活动,3日上午的数字能源学术交流会就是在这里举办。”邱惠闽说,驿站不仅促进人才间的交流,也为企业与人才搭建起精准对接的桥梁,拓宽产业合作空间。
据悉,新能源产业人才驿站已举办“论见·碳中和”系列活动、海洋新能源发展合作交流座谈会等学术交流座谈、产业培训讲座、人才交流活动30余场。
对入驻新能源科创中心的企业而言,他们很难错过政策红利。因为总有专员将服务送上门,这也让企业有了更多招引高端人才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