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随着开市钟声敲响,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华电新能)正式登陆上交所,5.5元/股的开盘价,较发行价飙升72.96%。首发募集资金181.71亿元(超额配售选择权实施后),华电新能成为近三年A股募资额最高的IPO,同时也是今年全市首家上市企业。
一个180亿的IPO如何炼成?
硕果盈枝:
扩容“上市高地”新版图
华电新能的上市并非个例。1993年,东百集团登陆上交所,成为鼓楼区首家境内上市公司。如今,鼓楼区以“政策助力、资本赋能、科技创新”三驾马车驱动企业上市生态链高速运转,着力培育更多优质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鼓楼板块”正加速扩容。
全区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29家,总市值超五千亿元,这背后是鼓楼区构建的“培育—上市—赋能”三级孵化体系。目前,鼓楼区每年动态保持市重点上市后备库企业数60家以上,居全市第一位,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上市一批”的良性梯队。
创新驱动:
书写“资本加持”新范式
鼓楼区充分发挥国资领投效应,多方位参与企业资本市场运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华电新能上市的初启阶段,鼓楼区即同步参股海丝新能基金,与中国人寿、国新、南网、国家绿色基金等战略股东,共同向华电新能注入资金150亿元,为其成功登陆上交所注入强劲动能。
以财政“小资本”撬动社会“大资本”,以区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深耕早阶科创、新材料领域,累计投向7家科创、新材料领域企业近1.9亿元。今年6月,基金港入驻基金投向的摩尔线程、有研金属、沐曦集成电路、厦门优迅芯片等4家企业顺利获得科创板IPO受理,打通科创企业赴资本市场快车道。
以投促引:
构筑“科产融合”新生态
我们不仅助力企业上市,更要通过资本市场反哺产业生态。
鼓楼区依托朱紫坊基金港搭建全省金融沟通交流平台,以基金投向为抓手精准招商,筛选符合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企业和项目,通过以投促引、投引联动等方式,先后招引闽瑞股份等域外项目41个,联动辖区产业创新综合体,引进人工智能、涉海、新能源等企业201家。
先后打造了新能源科创中心、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等产业创新综合体,引进企业超600家,为加快建设具有鼓楼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力。
精准服务:
打造“鼓楼特色”新样板
这些年,鼓楼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生命线,探索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企业上市服务体系。成立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一企一专班”,从股份制改造到券商对接,从辅导备案到股权投资对接,提供全流程辅导。
组织辖内企业参与全省资本与产业对接会,帮助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常态化举办“金企沙龙 共促发展”政金企对接活动,连续两年承办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福建创新发展大会夜话活动,推动资本与产业精准匹配。
接下来,鼓楼区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锚定科技金融和产业跃升靶向发力,向“新”求“质”,高水平构建科技金融赋能体系,梯度培育上市“后备军”,护航助力更多优秀企业拥抱资本市场,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鼓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