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旧小区密集的鼓西街道,业委会组建曾长期面临“动员难、协调难、推进难”的三重困境。如何破局?鼓西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构建“一个龙头引领、三维聚力破局、五步闭环提质”的“1+3+5”工作体系,不仅有效破解业委会组建难题,累计推动103个小区依法成立业委会(其中61个业委会同步成立党支部),更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崭新图景。
一 、强堡垒:“一个龙头”筑牢党建根基
鼓西街道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党的组织体系延伸至基层治理末梢,贯穿业委会筹备、选举、运行、监督全链条,全力提升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
强化包会责任
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龙头”作用,建立“专班推进 + 包联督导”双轨机制。班子成员“一对一”下沉社区,高频调度组建进度,层层压实责任链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健全组织网络
精心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业委会组建全过程的有效覆盖,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建强骨干专班
各社区党委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项工作组,积极动员党性强、服务能力突出的党员骨干参选业委会,不断提升业委会成员中的党员比例。推动新组建业委会同步成立党支部,目前已组建22家业委会党支部,覆盖61个小区,为业委会健康运行筑牢战斗堡垒。
二、破梗阻:“三维聚力”激活“智囊引擎”
鼓西街道聚焦业委会组建中的痛点难点,创新整合党员先锋、能人贤达、专业智囊等多方力量,破壁攻坚,实现从“无人问津”到“全民共治”的华丽蝶变。
党员先锋“敲门”引路
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开展“敲门行动”。志愿者们逐户精准讲解业委会职能、法规政策与权益保障,成功将居民从“被动观望”转变为“主动参与”。例如,保定社区建立“社区干部 + 党员志愿者”双走访机制,开展“百日敲门行动”,精准摸排业主诉求,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有效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
能人贤达“带动”聚力
深入挖掘楼栋长、社团骨干、退休干部等社区“热心人”与“能人”,通过“个人自荐 + 业主推荐 + 组织举荐”机制,组建“社区治理人才库”,成功化解“无人可用”的困境。例如,后县社区深入挖掘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宿舍加装电梯牵头人,针对该“能人”开展精准宣传,成功吸纳其成为业委会筹备组成员。凭借“能人”的威望和影响力,该小区顺利组建业委会。
专项“智囊”协同破壁
针对单位宿舍、自管小区等特殊情况,建立“社区 + 原产权单位”联动机制。深度挖掘并引入共建单位在职和退休干部、专业人才组建“专项智囊团”,充分发挥他们政策熟、威信高、协调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单位内部动员、精准宣传、担任筹备组核心成员等方式,有效破解业主参与意愿低、人力资源匮乏的难题。例如,西湖社区借力省住建厅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组建“顾问智囊团”,凭借其对政策的深刻理解与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大幅增强宣传工作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三、提质效:“五步闭环”锻造长效机制
鼓西街道以绣花针式的治理思路,聚焦小区业委会成立全流程,构建“宣传动员—矛盾化解—阳光监督—攻坚组建—长效管理”五步闭环,确保程序合法合规、民意充分畅通、治理长效有序。
立体宣传造势
充分利用“雅韵鼓西”公众号、小区微信群、社区幸福通等线上平台,结合线下公开信、宣传栏、入户走访等形式,实现宣传全覆盖,切实提升政策知晓率与透明度。例如,西湖社区在择日街12号小区设立“政策值班岗”,安排专人值守,随时为居民答疑解惑,方便居民及时了解业委会筹备工作。
前置化解矛盾
借助小区楼栋长、物业、小区老人等力量,全面摸排群众诉求和疑问,收集“急难愁盼”清单,提前介入协调,将潜在阻力化解于萌芽状态。例如,梦山社区收集光荣路59号小区“急难愁盼”清单后,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志愿者、顾问等多方共同商讨,通过恳谈会倾听居民诉求、解决实际难题,成功将居民从“抵触者”转变为“同盟军”。
阳光监督护航
简化备案程序,严格实施“候选人资格联审 + 选举全程公示”,推行“居民观察员”制度,由业主代表全程参与监督,确保选举程序公平公正,真实体现民意。例如,陆庄社区在社区会址设置固定投票点,并安排专人引导,同时利用晚间和周末时间开展“入户投票”,与居民携手努力,最大限度保障参与率和选举公平性。
精准攻坚组建
坚持“一小区一方案”,由班子成员牵头攻坚组,社区靠前指挥,将任务分解到人,制定充分预案,确保“选举一个、成功一个”。例如,保定社区元帅庙新村小区物业撤出后,街道专班为其定制“临管会建立 + 业委会孵化”并行方案,并引入律师、小区热心老人等组成“顾问团”,为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提供全程专业指导。
长效协同治理
建立“业委会 + 党支部 + 物业 + 智囊团”协同机制,定期召开“四方联席会”,持续解决小区治理难题,不断提升居民满意度,实现业委会从“建起来”到“用得好”“管得优”的跨越。例如,达明社区锦绣华庭的“近邻议事角”围绕小区治理问题共商良策,成功推动补植300平方米斑秃绿地、加装景观灯、重新规划地下车库标线、清理“僵尸车”、引入智能快递柜、新增40个监控设备等一系列便民举措落地实施。
鼓西街道以“1+3+5”工作法,书写了“党建领航、智囊聚力、民生为本”的基层治理新篇章,创新将各种力量融合进智囊团,让智囊团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通过把政策宣传送进百姓“心门”,用信任纽带链接多方资源,给老旧小区治理装上了“智慧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