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捷委员:
您提出的《集团化办学的困境梳理与突围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集团化办学以来,鼓楼区每年开展约10场“一核多区全域推进”集团共同体专项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构建教育集团共同体,实现教育资源优化与共享,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一是关于“推进‘子母’型发展模式,助力集团均衡发展”的提案。鼓楼区在推进“国家级科学实验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已初步进行了“子母”型发展模式探索。各教育集团紧密围绕科学教育这一核心,确定核心教科研合作项目。如具备科技场馆资源优势的学校,开展“利用校外科学资源拓展科学教育实践”的子项目;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突出的学校,进行“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科学教育”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形成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提升集团整体的科学教育水平。我们将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鼓励各集团校围绕核心课题开展合作,形成“子母”型发展模式,推动集团校的均衡发展。
二是关于“深化课程建设与共享,打造集团特色发展新路径课程”的提案,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鼓楼区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建设中,高度重视课程建设与信息化融合。通过“智教-慧学-精析”模式,推动集团校之间的课程共享与共研。国家科学实验区建设,集团校依托“1+1+1+X”科学课程群,构建具有鼓楼特色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各成员校根据自身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形成集团校的课程特色。未来我们也将进一步依托“子母”型发展模式,推动集团校之间的课程共享与共研,形成具有鼓楼特色的课程发展路径。
三是关于“鼓励教师开创个人发展方向,以微小科研项目促进师资建设发展”的提案。在“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项目中,鼓楼区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教师培训计划,让教师参与作业设计的微小科研项目,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同时我们也通过“教师信息化能手比赛”“信息化教学名师工作室”“人工智能系列培训”等项目,鼓励教师开创个人发展方向,促进师资建设发展。我们还通过建立集团内教师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会持续鼓励教师参与微小科研项目,推动集团校内部的师资融通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是关于“完善评价机制,强化教科研成果导向”的提案。鼓楼区在完善、修订评价机制,让教科研成果成为评价核心的进程中,“备教学评一体化”项目是关键一环。在集团化办学评价体系里,我们也在尝试深度融入“备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不仅关注教师最终的教科研成果,还重视其在备课、教学、学习、评价各环节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比如,教师在备课环节对教材和学情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的分析报告,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融入信息技术的实践探索,依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举措,以及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精准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成果,都将纳入评价范畴。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动态地评估教师在“备教学评一体化”项目中的贡献,真正实现以教科研成果引领教育教学发展。
鼓楼区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探索”以及“国家级科学实验区”建设等项目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智教-慧学-精析-集群”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推动了集团校之间的协同发展与资源共享。然而,我们深知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集团化办学模式的优化也面临诸多挑战。我们将紧密结合您的建议,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从教学教研、师资建设、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入手,持续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鼓楼区教育朝着优质均衡的方向稳步迈进。感谢您对鼓楼教育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专此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