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郡县安则天下安。县域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全盘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治理,他多次强调,“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县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随着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市场消费以及公共服务的不断下沉,县域的发展生态正在发生历史性、颠覆性的变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以县域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中,以县域重点产业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奋力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推动县域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
从本期起,《海峡通讯》推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对话县(市、区)委书记”专栏,以记者对话县(市、区)委书记的报道形式,反映我省县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以新的改革实践纵深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举措和生动实践。
走好具有鼓楼特色的楼宇经济发展之路 ———专访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书记黄建新
“一座楼宇就是一个立起来的产业园区。”面对土地资源的制约,福州市鼓楼区以楼宇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平台载体能级跃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上突破”,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鼓楼实践新篇章。2023年,全区GDP总量突破2850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居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17位、创新百强区第18 位。
在争当全国“模范生”的征程上,鼓楼区如何深一层谋划楼宇经济,下一阶段鼓楼区的发展重点在哪里?日前,《海峡通讯》记者对鼓楼区委书记黄建新进行了专访。
转思路、敢创新,破解发展空间瓶颈
记者:2023年,鼓楼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50亿元,2024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在土地资源受限情况下,鼓楼区是如何破解发展空间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黄建新:面对土地资源有限、空间不足等制约因素,我们大胆创新、转变思路,通过“地上地下联通扩容”“线上线下齐头并进”“虚拟现实融合发展”“总部分支双向互动”等手段,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动资源效率、经济效益“双提升”。
地上,推进现有载体提质扩容,新建科创走廊、园区、楼宇等一批载体,2023年新增面积近35万平方米。地下,提速6个地铁TOD项目,用好现有的10万平方米以及未来3年将新增的17万平方米地下空间,打造地铁商业城,形成“站城一体”城市空间格局。
线上,打造数字贸易产业园,推动中武跨境、优拓贸易等外贸龙头企业向供应链平台企业转型,建设易货贸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优化数字贸易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圈。线下,聚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构筑消费业态集聚互补的多元商贸格局。
虚实融合方面,利用数字孪生、VR等技术手段构建元宇宙产业创新基地,已入驻云现场科技、海川达智等117家企业,聚焦“以虚强实”赋能产业升级。
楼宇经济是支撑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一方面,我们聚焦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目标,引进央企国企、世界500强等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另一方面,我们支持鼓楼总部企业走向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实现“在一域统全球”。全区现有市级总部企业45家(占全市29.8%)、区级总部企业11家,2023年总部企业贡献规模以上营业收入1500亿元,税收近20亿元。
记者:由楼宇到园区,鼓楼不断巩固总部经济,促进平台载体升级,推动科创能级跃升、内生动力增强,能否介绍鼓楼主要的产业载体有哪些?
黄建新:鼓楼区主要的产业载体可以概括为楼、圈、园、厝等四类。“楼”即楼宇,目前全区共有商务楼宇280座,其中税收超千万元、超亿元楼宇分别达112座、23座。我区先后获评中国楼宇经济发展指数标杆城区、中国最具价值投资城区等荣誉,相关做法被《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收录。“圈”,即商圈。我们重点培育了东街口、“熙”街口两大百亿商圈,以及五一广场、五四路、环省体等特色商圈,累计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品牌首店412家。“园”即园区。福州软件园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下诞生的,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光电芯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产业创新服务为基础的“3+1”产业集群,拥有瑞芯微、福昕、福晶等30个细分领域单项冠军,2023年园区营收突破1800亿元,入选中国软件名园试点园区。“厝”即古厝。活化利用闽都古厝,打造了全省首个省、市、区三级共建的基金集聚区——朱紫坊基金港,常态化举办“朱紫论坛”“金企沙龙”等活动,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累计引进基金项目187个,资管规模超2000亿元,募集资本投出500多亿元。
优服务、细谋划,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随着楼宇经济的发展,鼓楼区因楼制宜创新楼宇党建模式,把党组织和党员"聚起来"、让各项机制"活起来"、把优质服务"送进来",成为鼓楼促进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黄建新:楼宇是经济发展的活跃之地,也是新经济组织、科技企业和各类人才最集中的场所。我们将党建触角延伸至楼宇各个角落,实施“百栋楼宇百样红”行动,打造五四路“丰”字型楼宇党建示范带,推动党建工作与楼宇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实施楼宇党建“两个覆盖”质量提升行动,按照“一楼一策、分类推进”的原则,创新设置楼宇综合党委或联合党支部,推动楼内支部互通、党员统管,现全区商务楼宇已全部成立楼宇联合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楼宇100%全覆盖;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活动轮值、议事协商等机制,整合共享商圈内的企业、技术、人才、场地等资源要素,打造楼宇商圈融合发展共同体。为实现服务“上门”,及时解决楼宇企业发展难题,我们在全国首创楼宇“党代表”机制,从街道楼宇专员、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中选派59名楼宇“党代表”,驻点楼宇靠前服务,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效益佳”,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
记者:发展楼宇经济,鼓楼区在长远规划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黄建新:2016年市中心黄金地段动迁时,考虑到新能源产业未来可持续的经济社会效益,我们选择建设华电集团总部大楼,而非短期收入高出近一倍的商品房;如今中国华电福建公司、华电新能源集团将以“双总部”形式入驻,打造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聚高地,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营收450亿元以上。发展楼宇经济,我们始终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协同兼顾,坚持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协同推进,创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从用地规划阶段即着手推进产业定位与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总部型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全国一流,走稳走好具有鼓楼特色的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是进一步提升经济密度,统筹推进科创动能增强、招商引资增质、总部经济增能、重点产业增效、重点项目增速、服务效能增优“六增行动”,打造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成的新型楼宇经济格局,推动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二是进一步集聚高端要素,发挥“链主”带动吸附效应,吸引金融、科技、数字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入驻,推动更多高端人才和项目集聚,实现楼宇从形态到内涵的全面升级。三是进一步优化楼宇资源,将楼宇更新作为新基建和城市更新工作的重要抓手,推动国企牵头“耐心资本”成立城市更新基金,开展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城市更新,为楼宇经济发展积蓄强劲的后备力量。
走前列、作示范,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
记者:我省正在推行强省会战略,鼓楼作为福州核心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跳出福建看鼓楼,争当全国“模范生”,能否介绍鼓楼的下一步发展规划?
黄建新:鼓楼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主动融入强省会战略,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努力在省市发展大局中当龙头、走前列、作示范。
抓创新,建设朝气蓬勃的现代化鼓楼。深入实施人才强区、科教兴区战略,积极融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化福建省领创海洋院士科创中心建设,升级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新能源科创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等高能级载体,新引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研发中心,充分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建强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打造科技金融产业集聚中心,完善“服务企业直通车”“企业接待日”等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将福州软件园提质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内优产业”和“外拓空间”两手抓,对内打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向外加快推进福州新区分园建设,聚焦生产性服务业、光电和半导体制造、低空经济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速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强产业,建设发展高质的现代化鼓楼。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数字经济第一区、总部经济集聚区、低空经济发展先行示范区、现代金融标杆区。总的目标就是瞄准先进、对标一流,实现从“省内领跑”到“全国争先”,力争到2025年,全国百强区排名和营商环境全国排名均进入前15位。
惠民生,建设和美幸福的现代化鼓楼。在更高起点上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如何”重要指示,深化“长者食堂+”、集团化办学办医等改革,擦亮“家在鼓楼”幸福品牌。在全区25个“一刻钟幸福圈”基础上,加快打造“幸福里”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2025年将实现“一圈一里”全覆盖。优化区、街镇、社区三级社会治理体系,完善“一线处置”“两会一员”等机制,持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围绕智能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街区、智慧园区、有声鼓楼等6大领域制定数据、技术和应用标准,为全国智能社会治理提供“鼓楼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