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鼓楼的社区,有个“最强大脑”!

时间:2024-07-01 16:54 来源: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at鼓楼
| | | |

  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任省长时提出了“数字福建”战略;

  次年,鼓楼被确定为“数字福建”建设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开启县域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实践;

  2021年9月,鼓楼区以第二高分荣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成为全国县区级唯一……

  此后几年间,鼓楼区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为契机,持续发力,依托“鼓楼智脑”全面推动社区治理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型,为全省乃至全国社区治理提供“鼓楼样板”。 

  以数字为引擎,鼓楼数“治”大步向前。目前,鼓楼区已有69个社区建成智慧社区,而中山社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数字基因”和“人文历史”同频共振的美好生活。

鼓楼智脑 

打造一体化应用系统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那么,什么样的社区称得上“智慧”呢? 

  中山社区辖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1932人,为古闽越国的都城——冶城所在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如果把社区想象成一个人,他的表现如何、智商怎样,取决于他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等。 

  古老的中山社区,就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 

  鼓楼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以“鼓楼智脑”为主要技术依托,对中山社区进行了传统老街巷的改造提升,应用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技术,把智慧元素融入社区改造中。 

  “鼓楼智脑”的智慧之处在于,打通了各领域相互隔离的数据壁垒,并以网格为载体,整合了各领域分散、孤立的业务系统,构建了一个集“数据汇聚、应用融合、智能分析”为一体的应用体系,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数字便利。 

  5G智慧街区  

    科技引领社区管理 

  在中山路的5G智慧街区示范街上,“多杆合一”智慧灯杆成为街道的一大亮点。 

  这些灯杆集成了视频监控、违停系统、云音柱、5G微站等设备,实现了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与发布。全街共布置了27根智慧路灯,是全省最早采用多功能智慧灯杆的街道之一。 

 

  社区还部署了大量物联感知设备。社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人脸抓拍探头了解重点人员的出行轨迹,居民可以通过刷脸智能门禁进出社区、使用鼓楼智脑APP远程一键开门,24小时安全放心;违停抓拍探头能抓拍违停车辆的信息并上传到平台,广播系统还能对违停车辆进行劝离,社区治理效率有效提升;辖区内的垃圾分类屋都装上了AI智能摄像头,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智能引导,人人参与环保工作。 
 
 
  智慧化管理 

      提高社区治理效率
  中山社区综合办事大厅为居民提供了35项便民业务,覆盖了“一、二孩生育登记”“未就业人群医社保申请”等事项,社区居民的医社保覆盖率已达到100%。社区还设置了自助机,居民可以办理“居住证申请”等104项业务,大幅提升了办事效率。

  

  社区智慧平台实现了社区的人、地、物、事、景、组织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社区人员信息被集成到3D地图中,做到标签化管理;路灯、井盖、果皮箱等设施都配备了物联网感知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大数据可以监测老人的出入、用水、用电情况,异常时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干预;“人工处置+机器人处置”的双重机制也是一大创新,让网格员或群众能够上报事项、并智能派发至相关部门,和线上的网上办事大厅、线下的政务服务社区居民办事厅共同作用,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创新服务模式

      服务号一老一少 

  中山社区还推出了为民办实事项目——长者食堂+学堂,服务社区内两千余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包括众多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他们可以在这里通过智能设备学习党史、养生知识和各种兴趣爱好,丰富晚年生活。长者食堂每日提供营养可口的菜肴,每份仅需10元。老人们可以使用手机点餐,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真正实现了“用餐自由”。
 
  同时,社区在二楼设立了“四点钟学校”,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题。“四点钟学校”配备有机器人、乐高和3D打印机等益智玩具,让青少年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中山社区通过智慧建设,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还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展现了鼓楼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在现代化治理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成为“数字福建”的一张亮丽名片。

  下一步,基地将继续运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更多社区实现智慧化管理,为群众生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