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为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向居民群众传递温暖与祝福,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安泰街道开展“喜迎新春,共筑和谐”新春主题系列活动。活动涵盖写春联、挂灯笼、包饺子、非遗插花、香囊制作等一系列迎春活动,旨在通过“传统文化+非遗手工+主题拓展”相结合的模式,用实际行动在传承创新中焕发非遗“新活力”,展现山水安泰新风貌。
写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它象征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顾。在安泰街道的新春主题系列活动中,写春联环节尤为引人注目。街道邀请了多位书法爱好者与居民们一同挥毫泼墨,大家以字达意,以字传情,将浓浓的年味和美好的祝福凝聚于一笔一画之间,寓意平安喜乐、吉祥如意的春联和福字跃然纸上,把美好的愿望写进春联、写进福字,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了喜庆的氛围。此外,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们更是将精心书写的春联逐一赠送给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用实际行动传递了社区的关爱与温暖。
为能让社区老人感受冬日温暖和新年氛围,“暖冬送福,饺香迎春”系列迎新年活动在安泰街道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热闹“上演”,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与辖区长者一同挂灯笼、包水饺,让辖区长者感受来自社区“大家庭”的独特“年味”。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早早地来到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老人们一起动手挂起了红灯笼。一个个红彤彤的灯笼不仅装饰了环境,更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随后,大家一同围坐,老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志愿者们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同时,手中的“活儿”也没停下,包出的饺子千姿百态,有的精致小巧,有的饱满圆润,但都蕴含着同样的心意和祝福。在这个温馨的氛围中,大家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饺子,更感受到了社区的关怀和温暖,仿佛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新春佳节。
“社区逢年过节都会在长者食堂、照料中心内开展与节日相关的活动,真是还没过节就先‘闻见’浓浓‘年味’。”家住乌山园景的独居老人黄依伯对社区的活动赞赏有加,表示自己的晚年生活不仅不孤单,还“行程满满”,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老伙计”,在社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安泰街道于山社区的李士甲故居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香囊传情,古韵留香”活动拉开序幕。香囊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不仅具有驱虫、辟邪的实用功能,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古人表达情感与祝福的重要载体。随后,专业老师详细讲解了香囊的制作方法,并进行了现场示范。居民们认真聆听,仔细观察,迫不及待地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香囊。
一个个色彩斑斓、造型可爱的香囊就在居民们的手中诞生了。居民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的笑容。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表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了新年的味道,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由鼓楼区总工会主办,福州市鼓楼区非遗行业工会联合会承办,安泰街道于山社区协办的2025年元旦春节非遗传统插花(岁时清供摆件艺术)活动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博览园举办。
活动现场花香四溢,热闹非凡。特邀嘉宾“岁时清供摆件艺术”代表性传承人陈荣顺以其专业的视角和深厚的学识,首先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岁时清供的科普讲座。讲座上,陈荣顺老师从历史渊源到文化内涵,从艺术特色到审美价值,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仿佛穿越时空,与这门古老艺术进行了一次心灵的触碰。随后,居民们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岁时清供创作之旅。现场,各式各样的花卉绿植和精致的摆件素材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居民们穿梭其间,精心挑选素材,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中。
经过一番精心雕琢,一件件独具匠心的岁时清供作品逐渐呈现在众人眼前,它们或清新淡雅,或喜庆热烈,无不散发着浓浓的年味与对新岁的美好期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不仅滋养了华夏儿女的心灵,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近年来,安泰街道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传统非遗文化为纽带,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艺文化活动,不仅让居民群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更让他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与节日的喜悦,拉满新年“氛围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新”起来、“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