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5-02-26 12:01 来源:鼓楼区政府办
| | | |

 

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2月4日在鼓楼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鼓楼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 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鼓楼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11亿元,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5.5亿元,增长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1亿元,增长13.1%;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0.6亿元,增长12%;按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25787万美元,增长7%;出口总额预计实现51亿美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18元,增长10%。在2014年发布的《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中,我区分别位列“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区”和“科学发展百强区”第27、42位。一年来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坚持改革创新,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经济基础继续夯实。修订出台《进一步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工作实施办法》,编制完成《服务业聚类规划》。试点实施《楼宇经济公共服务规范》,率先推行商务楼宇服务专员制,初步建成楼宇经济网格化管理平台、协税护税平台。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初见成效,注册资本登记制、商务秘书服务公司试点等举措全面铺开,辖区各类市场主体突破5万家。
    创新动力日趋增强。成功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强区验收。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915件、343件,总量均居全省第三位。首家“省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挂牌成立,辖区14家企业获省级以上知识产权荣誉。嘉园环保等4家企业通过2014年福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福建闽保、索天信息、融信租赁等9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德艺集团、信迈科技等31家企业列入省、市上市后备重点企业名录。瑞芯微电子入选2014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智慧鼓楼“339工程”稳步推进,4G网络辖区基本全覆盖,70%的小区实现光纤到户,无线网络免费体验区进一步扩大。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稳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政府工作部门进一步精简,组织结构更加优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公共绿地管养、市政维护、公厕管护、内河保洁等市场化改革全面推开。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将延安中学与法海小学合并建成全市首个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学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养老、医疗事业,区老年公寓实施“公办民营”模式,21家民办医院启动转型提升工程。
    (二)坚持提质增效,产业转型步伐加快。
    产业载体扩容增量。拓展提升楼宇载体,基本建成正祥中心、恒力创富中心、融都国际大厦等共19.3万平方米5A级智能化商务楼宇,榕城商贸中心、五金大厦等19幢旧商务楼宇提档升级,全区现有税收超千万元楼宇93幢,税收亿元楼宇达19幢。福州软件园基本建成五期产业园,成功引进百度91、台北电脑同业公会、省海峡人才市场等知名企业、机构,园区获评“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福州示范点”和“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称号,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60亿元,增长20%,税收突破10亿元。洪山科技园加快改造步伐,启动洪山先进技术服务产业园二期征迁,加快建设华润城市综合体,引进中达华实业等16家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7亿元,增长15%。
    社会消费稳步增长。启动大东街口商圈改造提升工程,完成初步规划编制,智慧津泰街区、安泰河商务休闲带初步建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区新增10件福建省著名商标和19件福州市知名商标。旅游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区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产值突破百亿元。闽都旅游服务中心、天皇岭旅游文化创意街区、温泉博物馆等项目基本完工,三坊七巷获评“全国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称号,创5A景区取得实质性突破,朱紫坊入选首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电子商务产业加速发展,大力扶持民营电商产业园建设,引进春舞枝集团、智农富丰等知名电商企业,初步建成新华都、心蓝天、永辉等传统企业电商平台,全区新增357家电商企业,我区荣获省级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区”称号。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强化项目带动,106个区级重点项目实现年度投资124亿元,列入市级的14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20.6%。大力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建成龙头企业和龙头后备企业库,省六建、中富通等9家企业获批市第三批总部企业。坚持招大引强选优,成功对接36个“三维”项目,总投资超120亿元,项目履约率达92%,福州航空、中国铁塔、中海油等一批企业总部或区域性总部落户鼓楼,神州数码智慧城市、台湾彰化银行、兴业信托增资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
    (三)坚持建管并举,宜居品质显著提升。
    旧城改造高效实施。启动黎明永辉周边、省农业厅宿舍等29个项目共61.5万平方米旧改征迁。集中攻坚完成市商业汽车运输公司、八一七路南街段西侧等22个项目征迁扫尾。加洋巷周边旧改项目被评为“全省和谐征迁示范项目”。加快推进福大一号地、国棉厂地块等7个保障房项目建设,建成杨桥新苑、观风亭新苑共20.6万平方米保障房,公正二村、灰炉村等28个旧改项目1475户居民顺利回迁。“两权证”遗留问题取得突破,完成福尚名居、凤湖新城三区等3861套产权初始登记办理。
    宜居环境日益改善。全方位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东泰--仙塔街、井大--湖东路等18条道路沿线200余幢楼宇景观改造,新建、改建环保路等8条道路,庆城路、尚宾路等15条道路完成“白改黑”,精雕细琢红墙巷、三牧坊等9条小街巷,打造竹林境完整社区和井尾宜居新村,整治福日小区、北江新村等90个老旧小区,128个老旧小区实现长效管理。城区慢行系统初步构建,实施西湖左海连通工程和陆庄河、文藻河整治,基本建成黎明湖公园,左海--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示范段加快建设。生态建设扎实推进,造林绿化321亩,新增公共绿地8万平方米,完成2万平方米重要节点绿化、花化及1万平方米立体绿化工程,铜盘路、天泉路等20多处实现拆墙透绿。加强源头控制,狠抓大气污染监管,城区空气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洪山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验收。
    城区管理优化升级。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创建长效化,测评成绩居省、市前列。“数字城管”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全年办理批转件12万件,按期办结率达93.5%。10条市容严管示范街和80条“门前三包”完好率达标路段创建成果巩固提升。全面开展“两违”综合整治,拆除违建10.6万平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177%。智慧交通建设扎实推进,三坊七巷周边等重要节点设立LED停车诱导屏,170家停车场泊位信息源纳入平台管理。注重盘活社会停车资源,建成东方大厦等一批立体停车库,温泉博物馆、三坊七巷周边500个停车位投入使用。
    (四)坚持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强区巩固提升。学前教育加快发展,改扩建鼓楼实验幼儿园,建立健全幼教片区管理制度,“公办带民办”示范帮扶工作持续加强,学前教育学位达到1.8万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年投入3.88亿元,动建杨桥中学、铜盘小学、鼓一小、梅峰小学等教学综合楼,启动达明小学、花园小学、教场小学等约1.6万平方米的教育预留地征迁,茶园山小学、洪山小学等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注重培养名优骨干教师,中心校向一般校教师校际交流率达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校园文化艺术节、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等活动丰富多彩,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卫生服务不断优化。改扩建华大、南街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提升萧治安中医外科医院。建立“首诊在基层”服务模式,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有效落实,智慧医疗信息系统全面运行。中医药服务管理全面达标,我区顺利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验收。疾病防控工作名列全省前茅,疾控中心获评“全国疾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单独两孩”政策稳妥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4‰以内。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重视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建成5个24小时图书自助点,省图书馆社区分馆实现街镇全覆盖,洪山镇综合文化站获评全国乡镇一级文化站。基本完成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展示馆布展工作。新增福州八音、福州二宜轩裱褙等7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我的中国梦”元宵民族音乐会、“端午粽香、社区情深”等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全民健身运动会、群众性广场文化等文体活动广受好评。
    与此同时,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共青团、工会、老龄、残疾人、侨务、广电等事业加快发展;统计、物价、对台、人防、双拥共建、国防动员等工作扎实推进。
    (五)坚持以人为本,民生民本切实改善。
    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全区新增就业2.7万人,实现下岗再就业2213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337人,续保率100%。低保户、优抚对象、社区退养干部生活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落实到位,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1725万元。养老保障持续加强,改建区老年大学、于山老干部活动中心,向6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为8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提供家庭应急救助基础服务,高龄补贴扩面至80周岁以上的社会困难老人。
    社会治理持续加强。重视社区减负,出台联系帮扶、工作准入等制度,健全“一委一居一站”组织架构,全面组建社区工作站,我区荣获“全国第二届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经合社改制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抓好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工作。完善区、街镇、社区三级调解网络,设立15个行业性和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全年成功调解1451起矛盾纠纷。建立重大、疑难信访事项专案评审、公开听证机制,有效化解信访问题687件。
    公共安全有力保障。“平安鼓楼”建设持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健全,公众安全感达93.3%。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下达的范围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主要食品安全检测指标总体达标。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应急联动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坚持转变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111件人大代表建议和131  件政协委员提案,满意率分别为100%、99.2%。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绩效管理评估、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政府法律顾问等机制。全面梳理行政许可及行政处罚事项,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政务服务提速增效。积极承接47个福州市“简政放权”事项,区行政服务中心获评省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示范点,十街镇便民服务中心和66个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年受理审批21.5万件,160个审批及服务项目办理环节、时限全面压缩精简。门户网站在2014年度全国区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列第11名,实现全省绩效考核四连冠。“12345”便民服务平台向政务服务功能拓展,全年受理诉求、政务咨询5.2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9.6%。
    工作作风切实改进。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问题,会议、文件数量持续精简,机关办公用房进一步规范,区级考核检查项目缩减85%,“三公”经费同比下降51.7%,服务企业常态化、重点项目现场协调等机制健全完善。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省、市直单位,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鼓楼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当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鼓楼当前已进入经济高位运行的“换档期”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调整期”,统筹抓好经济总量与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现代服务业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优势品牌还不够多;三是城市建管水平还不够高,优化空间布局、完善配套功能、健全长效管理、提升宜居品质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教育、卫生、文化等优质公共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省会核心城区居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一些部门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尚未适应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要求。对此,我们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推动鼓楼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根据区委统一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建设福建自贸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和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推进依法治区,着力新作为,营造新优势,加快鼓楼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和福州新区开放开发作出省会核心城区应有的更大贡献。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按验资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出口总额与2014年总量持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构建开放开发新格局。
    主动融入联动。积极对接自贸区、福州新区建设,最大程度接受先行政策的外溢、开放举措的复制、制度创新的辐射,主动承接相关配套产业。发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优势,强化要素集聚,实施自贸区、福州新区配套产业链建设工程,大力引进从二产中分离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壮大三产中整合提升的新兴服务业,促进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集中布局、协同发展,为自贸区、福州新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业支持。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建设,加强与马来西亚诗巫市等友好城市的经贸往来、人文交流,全力开拓新兴市场,扶持发展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业态,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与永泰、松溪和罗源霍口畲族乡等地对口帮扶,实现共同发展。
    培育新增长点。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布局,重点扶持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金融、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规划建设晋安河沿线电子商务集聚区,抓好金牛山互联网产业园和华雄电商产业园的招商、培育工作,对接省跨境电商等行业协会,扶持永杰产联谷、拉卡拉等一批龙头企业,支持海都购物网、和茶网、273二手车交易等电商平台加快建设。鼓励发展新兴金融产业,以湖东路、古田路金融集聚区为重点,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产业,支持企业打造金融交易平台,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和众筹等新兴业态。把握大数据时代,加快智慧鼓楼建设,推广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慧旅游、公共文化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以康复护理、养身保健、健康管理为重点的健康产业,提高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化服务水平。
    深化对台交流。主动对接“两岸产业搭桥计划”,深化金融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产业融合互动,吸引台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入驻,鼓励台资参与两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设立台湾文化创意一条街,探索“台湾接单、鼓楼服务”等服务外包模式,建立闽台两地信息管理人才实训孵化基地,提高产业协作水平。深化人文融合互动,开展以闽都文化、城隍文化、宗祖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拓展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等领域常态化交流,继续支持十街镇与台湾乡镇对口交流合作。
    (二)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版。
    做大做强楼宇经济。新建、续建海西商务大厦、福建邮政广场等一批5A级智能化商务楼宇,全年新增约35万平方米商务楼宇;一楼一策改造提升中福广场等一批旧商务楼宇。注重资源载体与项目需求对接,建立楼宇信息大平台,强化龙头招商、聚类招商、产业链招商,逐步打造一批专业特色楼宇。鼓励有条件的楼宇建设立体停车库,拓展商务服务、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等功能,增强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活力。
    加快繁荣商贸经济。全面实施大东街口商圈提升工程,加快东百B楼重建、聚春园二期改扩建、南街改造步伐,整体开发地下商业空间,优化商圈配套设施。扎实推进恒力博纳广场、华润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重建闽都大酒店、温泉大饭店,促进商贸业态优化升级。紧抓举办首届青运会契机,进一步延伸闽都文化、都市温泉、生态休闲等产业链条,开发历史坊巷游、温泉金汤游、闽都民俗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加快繁荣津泰路、安泰河商务休闲带,建设一批大众美食餐饮项目,打造健康养生、滨河休闲、吧文化、寿山石等特色街区,促进商旅联动、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园区经济。福州软件园全面实施1期改造工程,推动福大科技项目孵化园、三元达科技园建设,加快海峡软件新城全面投入使用;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壮大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移动互联网等三大产业集群;完善提升公共技术平台、企业创新中心、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园区力争技工贸总收入增长30%以上。高起点规划建设洪山先进技术服务产业园,加快园区二期征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等特色产业,园区力争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5%以上。紧抓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契机,推动海峡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扩大运营,加快白马河传媒港、福大怡山创意园建设,改造提升芍园壹号、海峡影视文化创意园。
    (三)落实行动计划,加快推动科学发展新跨越。
    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突出省会核心城区综合优势和特色,加强自贸区时代、地铁时代等重大战略研究。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结合服务业聚类规划实施,加强传统服务业转型、现代服务业壮大、新兴服务业培育等专项规划研究,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统筹推进城区有机更新,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土地集约利用、城区配套功能优化提升等重点课题研究,营造省会核心城区新一轮发展优势。
    强化项目带动。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全面实行项目分级管理、分类推进,千方百计提高开工率、投产率,初步安排10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88亿元,计划年度投资138亿元,推动中石化福建区域总部、香格里拉二期等项目全部开工,提前实施一批“十三五”规划项目。着力突破项目征迁瓶颈和资金平衡难题,加快解决重点项目交地问题;加强政银企对接,创新融资方式和渠道,强化项目资金保障;畅通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优化全程代办服务,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形成“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滚动发展态势。
    强化引资引智。以我区鼓励发展的11大服务业门类为重点,以楼宇、园区为主平台,加快引进一批世界500强、服务业百强、民企百强企业,全年力争引进30个以上“三维”项目,总投资突破160亿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协议招商、中介招商、组团招商,构建定期联系商会、协会机制,加强与楼宇业主、商务机构合作,委托专业机构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立“柔性引才”绿色通道,着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校企对接和劳务协作机制,开展高层次、优秀人才评选,集聚一批创新创业人才。
    (四)增强内生动力,推动重点改革取得新突破。
    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全力抓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验收迎评工作,扎实推动综改项目取得实效,力争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突破80%。强化经济宏观运行调度,优化提升经济运行大数据平台,以市区联动模式推进服务业专项统计改革。加快推广商务秘书服务公司模式,探索开展区级总部企业认定工作,增强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健全中小微企业扶持体系,设立园区商标指导站,推动公共云服务、统贷融资和民营孵化平台建设,探索以股权投入方式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方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投资运营。加快实施居家养老、劳动争议调解、垃圾收运、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等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依托大型人力资源市场,吸引知名服务机构入驻,在软件园五期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做大做强。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职权配置。进一步理顺区、街管理体制,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强街镇工作保障。认真落实“简政放权”事项,创新审批服务机制,全面梳理非即办类审批项目,进一步提高当日办结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加快“三公”经费公开,稳妥推进公务用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五)注重生态品质,彰显现代精品城区新风貌。
    高起点推进宜居环境建设。集中连片推进白马路、西洪路沿线等24个项目约79万平方米旧屋区改造,基本完成杨桥新村二期等37个项目征迁扫尾,推动北江滨首开中庚等地块开发建设。新建、续建华大村下后营、六一新苑等保障房,确保福大一号地、杨桥新苑等项目竣工回迁。高标准推进二环路、六一路等10条道路沿线及省体周边、西湖周边等6个重要节点的景观改造,适时启动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于山北麓综合整治。着力打造中山社区、龙峰新村等完整社区,全面整治70个老旧小区,推进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扩面。大力实施路网畅通工程,新建、改建文林南路、梅峰路等6条道路,加快原厝路、北浪路等9条道路改造,提升大根路、华林横巷等20条小街巷。
    高质量提升城区生态品质。全力创建国家级生态区,严格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强化原厝水源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强餐饮业油烟、扬尘污染等专项整治,推行大气污染监督网格化管理,倡导节能降耗减排,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城区慢行系统,改造提升温泉公园,新建梅峰山地公园,整治新西河福屿段,建成左海--金牛山城市森林步道示范段,力争主线贯通。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园林城市复查迎评工作,大力实施“四绿”工程,加快建筑立体绿化、屋顶绿化。
    高水平抓好城区长效管理。探索“大城管”管理模式,优化数字城管和智能交通系统,建立行政执法监控平台、渣土运输监管平台,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多措并举强化环卫市场化保洁监管,将市容严管示范街管理模式和“门前三包”达标路段创建逐步延伸至主次干道、大小街巷。加快提升环卫配套设施,探索大凤垃圾转运站地下化改造。始终保持“两违”治理严管态势,确保违建零增长。
    (六)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社会事业发展新成果。
    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大力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优化幼儿园布局,改扩建旗汛口幼儿园,改造提升1-2所街镇办幼儿园,完成4所民办园改造。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建成杨桥中学2号教学楼,完成模范小学、梅峰小学、屏山小学、铜盘小学教学综合楼主体工程,动建温泉小学、琼河小学等教学综合楼及延安中学地下体育馆,推进屏西小学、达明小学等教育预留地征迁扫尾。深化“学区共同体”建设,试行部分学科“走班制”,完善教师校际交流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拓展素质教育内涵,深化“幸福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推进民办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探索社区教育、校外教育新途径,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动建鼓东、鼓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动区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所分设。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价销售,跟进省、市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拓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内涵。持续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争创全国示范区。
    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强化文保机构和队伍建设,注重文脉传承,挖掘闽都文化发祥地内涵,加强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方声洞故居、林纾故居等保护修复,建成三坊七巷演艺中心,推动何氏香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建设。认真编纂鼓楼地方志和年鉴。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造提升区文化馆,拓展街镇、社区文化场所服务内涵,鼓励社团组织、文化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打造一批独具鼓楼特色的文艺精品。推动全民健身与青运同行,新建、更新10条健身路径,持续打造10分钟健身圈,营造全民支持青运、参与青运、服务青运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七)突出治理创新,构筑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成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大力实施技能人才“金蓝领”工程。深入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5万人、下岗再就业2150人。扎实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全覆盖,切实帮助更多困难群众申请公共租赁房,提高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及时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难题。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基本建成区养老护理中心,试点建设洪山镇、南街、鼓东街道老年人日托所建设,以点带面推广实施;加速社会化养老服务进程,扩大居家养老低偿服务面,推进居家养老精细化管理。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全面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选优配强社区工作力量。统筹推进社区办公场所、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确保所有社区综合服务用房达到500平方米。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以“一老一少一普”为抓手,加快“四点钟”学校扩面建设,确保十街镇均建成1个以上社区公立托管中心、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文化普及服务站。拓展社区服务范畴,探索设立社区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设立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中心,推进街镇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以争创“国家级法治县(市)区先进单位”为目标,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街镇服务站,推进“律师进社区”,建成“一街镇一特色”的法治文化长廊。加大经合社“三资”管理力度,循序渐进推进经合社改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思维,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行动,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处理信访事项,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息访率。健全“大调解”工作机制,建立劳动争议仲裁院和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室,加快街镇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全覆盖。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筑“诚信鼓楼”。推动建立军地互补、军民融合新机制,巩固提升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和谐共建的良好局面。
    (八)坚持依法行政,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把服务意识贯穿工作始终。我们将主动服务省、市发展大局,积极顺应更高标准的民生需求。着力发挥省会核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融入大局中讲担当、比作为,真正以“产业高端化、城市精品化、管理精细化”的新成果服务省、市发展;强化辖区服务意识,积极协助省、市党政机关各项工作,擦亮省会窗口形象,维护省会安定和谐。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事关民生的财政投入优先保证、事关民生的利益问题优先解决、事关民生的保障机制优先构建,致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民生服务。继续深入践行群众路线,以“四下基层”、“四个万家”活动为载体,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满腔热情地关心群众,倾力打造政府服务新高地。
    把依法行政全面落实到位。我们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营造更加浓厚的法治氛围。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促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亮出权力清单,给出负面清单,理出责任清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促进公正文明执法。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等民主决策制度,不断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学法懂法讲法用法的良好氛围。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把作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我们将自觉锤炼过硬作风,促进作风建设落地生根、形成新常态。积极弘扬追求卓越的争先意识,自觉升格以求,主动抬高标杆,坚持精益求精,创出更多精品。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的优良传统,抢抓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抓紧事关长远的重点项目,推动规划目标的全面落实,真正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实现新发展。牢固树立廉洁自律的工作准则,毫不松懈贯彻党风廉政“两个责任”,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一以贯之执行“约法三章”,全力提升政府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各位代表,美好未来令人憧憬,跨越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鼓楼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作出省会核心城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