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2月14日在鼓楼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区 长 杭 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鼓楼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暨区十五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认真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力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任务。预计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85亿元,比增13%;财政总收入32亿元,比增18.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比增15.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0亿元,与2010年同口径持平;出口总额50亿美元,比增40%;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9100万美元,比增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亿元,比增2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36.2亿元,比增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00元,比增13%;人口自然增长率5.68‰;超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市级“五大战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4亿元,占年计划的120%。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及成效是:
(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全面启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28亿元。楼宇经济效应凸显。恒力城、恒宇国际大厦、宇洋中央金地等20幢楼宇项目全面推进,以更多优质载体强化项目对接,全年共签约47个项目,总投资10.6亿美元;对接12个“三维”项目;25家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落户我区;预计全年引进注册资金50万元以上的企业2502家,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占95%,税收入盘率98%。商贸业态持续提升。成功引进王府井百货、舒友国际等知名服务业企业,全区新增百家限上商贸企业;大东街口商圈克服地铁施工的不利影响,大洋、东百等年销售额均突破10亿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近三分之一。文化旅游加速发展。三坊七巷获评全国首个社区博物馆;“芍园壹号”成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成功引进中意(海西)设计创新中心;源脉温泉休闲园建成开放;预计全区全年共接待游客570万人次。高新产业提速增效。福州软件园重点推进海峡软件新城建设,福晶激光元器件基地建成投产;中科光芯光电等近百家企业入驻园区,联迪商用POS机销量跃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福昕软件PDF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二;动漫产业基地年产原创动画片超过1万分钟;预计园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8亿元,比增23%;获评“2011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产业园区”。福州高新区洪山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优化升级,对接项目28项,新增8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园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0亿元,比增20%。
(二)宜居工程扎实推进。坚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空间布局,努力扮靓省会核心城区。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启动地铁1号线(鼓楼段)等8个地块征迁,完成打铁桥等4个项目征迁扫尾。新建、续建灰炉村等15个安置房项目,建成凤湖新城一、三、五区以及公正新苑、凤舞家园、蔡厝里、白水塘等49万平方米的安置房,5000多户居民按时回迁。完成安乐巷等38条小街巷改造。福新路等21条道路店招店牌美化提升,华林路等7条道路41幢建筑旧貌换新颜。城市管理更加有序。全力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考评验收和创卫、创模复查。数字化网格管理应用领域深化拓展,垃圾后压式收运、公厕市场化运作试点初见成效,占道经营、违章广告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依法拆除违法建设4.4万平方米。完成27个无物业小区整治和4223户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人居环境舒适便捷。安泰河、五四河等9条内河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水清、河畅、路通、景美的生态景观廊道广受市民赞誉。“四绿工程”稳步推进,完成金牛山体育公园、屏山公园二期绿化改造,新建成的乌石山广场连通了三坊七巷和乌山历史风貌区,新增公共绿地2公顷。率先在全省试点智能化公共便民自行车服务,累计使用达17.8万人次,物联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覆盖68家主要停车场。
(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坚持贴近群众需求,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科教兴区”深入实施。科技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市首位,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区”称号;教育投入实现“三增长”目标,顺利通过教育强区市级初评。建成鼓二小、铜盘小学、井大小学等约3万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启动中山小学、鼓五小等6所学校教学楼建设及梅峰小学等3所学校预留地征迁工作,校安工程进度走在全省前列。新建、改造丞相坊等4所幼儿园,实现“一街镇一公办园”目标。全区现有12家早教机构,早教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及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系列活动,乌石山登高文化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广受好评,吴清源围棋会馆承接国内高级别围棋赛事,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十街镇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全面建成开放。卫生服务持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机制优化改革,全面完成社保就诊“一卡通”工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1.6万份。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纳入医保定点单位,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序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深入实施,计生各项指标保持省级一类先进水平,早教工作走在省市前列。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四)民生保障不断强化。坚持民生优先,区财政全年统筹12.9亿元改善民生,占总支出的74.8%,10类2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实施。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2.9万人,实现下岗再就业2167人,61个社区获评省级充分就业单位。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完善,社保扩面有序推进,全区参保人数达12.7万人。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救助标准提高、覆盖面扩大,共发放低保金、优抚金1263万元。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筹措143万元善款资助困难群众1660人次。有效改善18个社区办公用房条件,社区干部、环卫工人等公益性岗位待遇水平显著提升。新增20个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站,开元、洪山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获评省级示范单位。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开辟平价商店、“菜篮子”社区平价直通车,有效稳控物价。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治理“餐桌污染”,取缔无证餐馆270家次。强力推进“春季攻势”、“清网行动”,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6%。深入开展八大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8.7%。十街镇全部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信访及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806件。建成100个自然灾害避灾点和7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社区矫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进一步提高。
(五)政府建设有效加强。坚持执政为民,不断提高服务型政府的亲和力、执行力和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作用,全年共办复人大代表建议、意见86件,政协委员提案69件,办复率均达100%。重视发挥老干部作用,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区政府门户网站在2011年全国区县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列第17名。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平台不断健全,及时办结各类网上审批事项3.9万件。高度重视群众诉求,全年共受理“12345”群众诉求1.52万件,及时回复率达99%。依法治区扎实推进,全面启动“六五”普法,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130余起。深入开展“小金库”、公务用车及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遏制不正之风;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立案查处17件17人。大力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信息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此外,统计、审计、档案、民宗、侨台、广电、地方志等工作都取得新进步。
2011年各项任务的完成,为本届政府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勤劳智慧的鼓楼人民,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海西首善之区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优化经济结构,强化产业支撑,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分别增加4.5亿元、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0年居全省首位;累计基本建成63个重点项目,实现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7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2006年翻了一番;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6年的0.5:23.8:75.7调整为2011年的0:22.9:77.1。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势头强劲,全区税收超千万元楼宇达79座,其中超亿元楼宇15座,营业额超亿元楼宇45座;300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遍布辖区,42家中国百强企业在鼓楼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福州软件园获评“中国软件和服务外包杰出园区”、“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国家影视动漫试验园”;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落户福州高新区洪山园。全区现有高新企业106家,占全市总数的31%。13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境内上市企业数接近全市总量的一半。成功列入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及全省物联网示范区,连续五年在全市绩效评估中获得优秀。
五年来,我们科学统筹规划,完善服务功能,城区面貌深刻变化。加快实施安居工程,累计完成285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新建、续建22个安置房项目,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竣工回迁,8900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完成19条道路的建筑景观改造和30条道路的店招店牌整治,拓宽了福飞路、洪甘路、卫前路等45条主次干道,闽江北岸、西湖、左海等夜景灯光更加绚丽。大力倡导“低碳出行”,123条小街巷面貌焕然一新,公共便民自行车项目运营良好,城区慢行系统初步建成。生态水平持续提升,新建、改扩建五凤、左海、屏山等8个公园,新增公共绿地35公顷,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7.2%。原厝水源地水质连续15年100%达标,内河水质显著改善,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提前三年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率分别为100%、88.5%,获评“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城区管理卓有成效,率先在全省试点数字化网格管理系统,环卫清运机械化和公厕便民化水平不断提高,366个无物业小区环境有效改善。
五年来,我们始终以人为本,切实加大投入,民生保障持续提升。紧紧围绕“五有”目标,累计投入30.1亿元改善民生,占财政支出的67.5%,基本建成“15分钟低碳生活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6%。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实施21所学校改扩建和校安工程,新建校舍面积14.6万平方米,生均面积达6.37平方米,校际差距明显缩小,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师资队伍不断优化,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等称号。卫生服务得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达标,新建成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全区的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获评“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社会保障逐步健全,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4万个,下岗再就业1.4万人,78个社区实现充分就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持续提高。老龄事业长足进步,扩建区社会福利中心,十街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达标,建成52个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站,获评“全国敬老模范单位”。社区建设持续加强,43个社区办公用房达标扩容,社区管理、服务内涵深化拓展,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经合社“三资”监管有效强化,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累计兴办为民办实事112件,有效解决群众关切的一批热点问题。圆满完成“五五”普法。“12345”便民呼叫中心、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社会治安满意率稳居全市前茅,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
五年来,我们注重传承创新,彰显区域特色,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有序开展,群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荣膺“福建省第二届文明城区”;黄孝顺等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弘扬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发展现代文化”的文化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三坊七巷、乌山、屏山历史风貌区等保护修复稳步推进,三坊七巷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十大名街”,荣登福州十大名片之首;成功举办五届南后街元宵灯会、首届闽台城隍文化节,闽都乡学讲习所、乌石山花节等特色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古巷悠悠》、《歌生坊巷间》等一批文艺精品屡获国家、省级奖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群众文化蓬勃发展,“激情广场大家唱”闻名全国,被文化部授予“群星奖”。福州动漫体验馆、“芍园壹号”等相继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鲜活力。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致力先行先试,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增强,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完善,区属国企改革基本完成,绩效管理全面深化,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新突破。对外开放持续扩大,累计引进合同外资9.3亿美元,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外贸进口总额32亿美元,内资到资总额1415亿元。落户鼓楼投资或设立机构的世界500强企业由2006年的47家增加到2011年的65家。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相继引进海峡汇富、国泰产险、君龙人寿等台湾服务业企业,成功聘请台湾专业人才担任福州软件园管委会副主任;与马来西亚诗巫市、纽约州布鲁克林区等多个地区开展友好交流,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回首过去五年,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做到“五个始终坚持”,才能做好鼓楼工作。即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紧密结合鼓楼实际,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好字当头、又好又快,攻坚克难促转变,勇于创新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禀赋优势,用好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彰显省会核心城区的个性魅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广泛团结各方力量,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回首过去的五年,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为鼓楼的建设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和外来建设者们,向给予政府工作有效监督和鼎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为鼓楼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省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区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不够高,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较少,项目承载空间不足,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城区局部破旧等问题依然突出,旧城改造制约因素增多,项目征迁难度加大,突破瓶颈的办法不足,城区功能仍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城市和社会管理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与省会核心城区的要求尚存差距,管理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四是民生保障能力仍然不足,社会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有差距,保障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五是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跨越发展新形势还不相适应,政府自身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努力方向及2012年工作意见
未来五年,将是鼓楼区经济发展的黄金期、社会建设的转型期和改革创新的攻坚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新一届政府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在“敢为”上动真格,在“能为”上下功夫,在“有为”上见成效。
根据省、市、区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区、和谐宜居”的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深入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城区建设管理,拓展发展空间;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凝聚发展活力;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夯实发展基础;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增创发展优势;在福州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凸显省会核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鼓楼。
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加发达。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排名保持全省县(市)区前茅,并力争进位。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省会城市核心城区集聚、辐射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城区更加宜居。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城区形象实现较大提升。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持续提高。
——文化更加繁荣。传统文化、群众文化、现代文化交相辉映,闽都文化核心区建设成果显著,形成一批具有鼓楼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保持全市文化中心的优势地位。
——社会更加和谐。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文明规范,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切实保障,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平安鼓楼”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稳中有升。
——人民更加幸福。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惠民,实施“幸福鼓楼”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完善,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开局之年,初步确定2012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与2011年总量持平;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增长3%;出口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确保全面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定不移地将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鼓楼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招商选资,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升都市型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更宽的视野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创新平台机制。积极推进服务业统计试点工作,探索建立科学、系统的服务业专项统计制度和动态监测体系;着力构建以移动商务、智能旅游、综合治税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支撑服务业发展的信息服务系统。做强总部经济。以打造海西一流中央商务区为目标,扎实推进恒力博纳广场、香格里拉二期等城市综合体建设;重点加快恒力创富中心等30多幢商务楼宇建设进度,出台引导激励政策,改造提升旧商务楼宇,有效引导楼宇朝专业特色板块方向发展;加强停车场、无线网络等商务环境配套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在我区设立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提升业态档次。结合地铁一号线建设和八一七北路拓宽改造,启动南街改造工程,推进津泰路整体提升;以王府井百货开业为契机,发挥品牌辐射效应,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和国际一线品牌;推进环西湖文化、环省体健身、仁文大儒世家畅购街等特色街区建设,使现有商圈朝品牌化、高端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扶持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创树品牌。培育新兴热点。进一步打响“三坊七巷”和“都市温泉”两张名片,推动三坊七巷和乌山历史风貌区联合申报5A级旅游景区;建成温泉博物馆、源脉温泉酒店,凸显中央商务区与温泉休闲带的空间重叠特色;大力推进福州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立足现有的家庭服务、教育培训、医疗资源的基础,深化拓展服务范围,不断提高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加强人才建设。以定期工作、短期服务、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等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引进产业发展亟需紧缺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努力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更加良好、便利的公共配套服务。
以更高的标准推进园区建设提升。坚持抓龙头、铸链条,依托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区洪山园,加快发展重点产业,推进园区创新发展。福州软件园海峡软件新城产业综合楼主楼落成,其余7座全面动工,动漫二期多层研发楼全部建成投产,完成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海峡新产品体验中心等建设。培育壮大重点行业信息化、服务外包、文化创意、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网络信息服务等6大产业集群,扶持一批企业上市,积极推动三元达科技园区建设,力争全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20%以上。福州高新区洪山园结合“三旧”改造,加快整合提升步伐,稳步推进省火炬创业园二期、实达工业研发楼、凤凰望郡等楼宇建设,着力规划建设高新企业总部集中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等三大支柱产业,推进10个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力争全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2%以上。坚持创新引领。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做大、园区做强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自主创新项目申报工作,使更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加快建设“数字鼓楼”和物联网示范区,大力推广、应用先进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环境安全等方面“智慧化”。
以更大的气魄推进项目联动发展。组织实施一批投资大、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抓好项目建设。坚持不懈打好“五大战役”,全年安排80个“五大战役”项目,总投资约310亿元,年度投资力争突破60亿元;34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约49亿元。加强项目运作。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完善区、街、部门联动招商机制,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组团招商”、“园区招商”等活动,按照“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的要求,全程跟踪服务重大产业项目,不断加强大型企业总部等“三维”项目对接力度。积极做好项目储备,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形成滚动推进的良好态势。拓展资金渠道。依法依规加强税收征管,切实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集中财力保法定增长、保民生支出、保项目建设,大力推行BT、BOT等项目投融资模式,有效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产业、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项目建设。健全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积极改进经营管理模式,创新抵押融资方式,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二)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持续提升宜居品质。坚持以高标准建设城区,用先进理念管理城区,全面构筑与国际接轨的硬件基础、功能配置和生态环境,彰显现代气息与历史蕴涵相交融的城区风貌。
推进城区有机更新。坚持“快而不赶、好而不慢”,推动高起点规划、设计城区更新改造方案,遵从福州大都市核心城区的规划指标要求,配合控制城区密度,有序疏解城区人口。全力推进“三山两塔两街区”保护修复,启动朱紫坊改造工程。有序完成国棉厂、福大片二期等地块征迁工作,顺势陆续启动杨桥新村二期、横锦巷、柳前巷、凤池新村及长冠城周边等23.5万平方米旧屋区改造和商务办公用地征迁工作;新建、续建山头角、陆庄柳桥、公正二村等42.6万平方米的安置房,确保凤湖2A、明望新村二期、打铁桥等15.7万平方米安置房如期竣工回迁。大力实施五四河、安泰河两岸,乌石山、金牛山公园及镇海楼周边等灯光夜景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六一路等13条道路店招店牌整治及重要路段、关键节点的景观改造;继续改造提升20条小街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注重“显山、露水、增绿、添彩”,挖掘整合西湖、左海及内河资源,精心打造滨河商务休闲空间;完善乌山历史风貌区人文自然景观,改扩建温泉、金牛山、国光公园,抓好街头公共绿地建设,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提高城区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水平。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全国先进城市管理水平为标杆,整合扩展数字网格化管理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高效、动态、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城管队伍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执法文明的城管队伍。推动凤湖垃圾转运站及街镇环卫公寓建设、配置,试点垃圾源头分类处理。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抓好市容整治。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启动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在10条主次干道推广“10分钟快速保洁制”,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市容六乱”整治力度,强化流动摊点管理,规范提升便民早、夜市。巩固无物业小区整治成果,创新物业市场化管理机制,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持续加大违法建设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深化集约发展、节约发展的理念,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强化水源地长效管理,持续推进内河综合整治;切实治理生活噪声、餐饮油烟、建筑工地粉尘等环境污染;抓好区环保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不断提高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启动公共便民自行车二期站点建设,形成布局均衡的服务网络。
(三)进一步有效改善民生福祉,加速构建幸福鼓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办好10类33件为民办实事项目,逐步建立“从幼儿至老年”的终身关爱体系,乐享文化服务,让鼓楼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创建省级教育强区。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制定出台《鼓楼区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实施人口早教普及工程。改造升级13所街道办幼儿园,逐步将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收归管理;建立民办园达标升级评估、分类定级和升级奖励制度,有效提高民办园办学质量;通过民办公助等方式,使月保教费500元以下的幼儿园数量达到90%以上。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鼓五小等6所学校教学楼,总面积达3.9万平方米;动建茶园山小学等6所学校综合楼;启动教场小学、琼河小学建设规划工作;开办福州西湖国际学校。深入实施校安工程,再加固修缮1.3万平方米旧校舍。全面推行学校设施规范化配置,确保区属学校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学区教育共同体”建设,健全完善教师交流和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措施,营造良好、安全的学习环境。加快区老年大学、社区学院和基层老年学校建设,扎实推进终身教育健康发展。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性”的运行机制,落实妇幼保健所业务用房,推动区疾控中心建设,设立区健康体检服务中心;持续提升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化医政管理,不断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市民卫生意识、健康意识,打造健康城区。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确保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80%,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充分发挥辖区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的作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配合做好第八届全国城运会的筹备工作,营造全民参与、服务城运的良好氛围。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退伍军人等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就业292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就业服务和培训,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困难人员、青年、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援助制度,新开辟一批公益性岗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企业、社区就业。深入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基本实现劳动合同制全覆盖,依法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扩大“五险”覆盖面,确保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5%以上,全面完成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改造提升区社会福利中心,再建26个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站,实现78个社区全覆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促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救助体系,扩大低保户、边缘户等救助范围,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帮扶解困力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慈善事业,扩建区“福乐家园”,试点建设“儿童友好家园”,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力建设文化强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升城区文明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福建精神、福州精神,筑牢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推荐工作和“做文明有礼的鼓楼人”等活动,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积极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持续抓好科普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市场监管等工作。健全完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促进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让团结友爱、奉献互助蔚然成风。
传承闽都优秀文化。深入挖掘闽都文化深厚内涵,统筹推进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空间格局的保护传承。力争三坊七巷尽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推动朱紫坊历史文化街区申报第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动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展示馆。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作生产一批思想深刻、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着力打造闽都文化核心城区。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阵地、文化设施建设,构建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建区文化馆、改造区文化中心大楼,加强街(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室建设。持续提升“社区艺术节”等群众文化品牌,精心组织“图书大蓬车进社区”、“红色经典电影回放”等活动,努力办好元宵灯会、乌石山登高节、花节等节庆活动,让百姓的传统佳节更加丰富多彩。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着手编制《鼓楼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扶持政策。依托古街名巷优势,凭借人杰地灵良缘,通过引大师、聚名家,提升三坊七巷文化创作基地的魅力。加快建设海峡影视文化创意园、东方漆空间创意园等文化产业项目,谋划拓展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重点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使之成为带动鼓楼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五)进一步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深化对台合作交流。抓住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的有利时机,以更积极、更开放的姿态,在对台交流合作上探索新模式、力求新突破。
加强产业深度对接。根据台湾产业发展特点和转移趋势,加大对接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台资龙头项目和上下游关联配套项目;推动两地金融、法律服务机构双向互设和创新业务合作。依托福州软件园、福州高新区洪山园,主动承接台湾软件、IC设计、动漫游戏创意等产业转移;积极促进“台湾接单、鼓楼服务”等模式的两岸服务外包领域合作;鼓励辖区内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招聘台湾地区专业人才,推动两岸人才交流;深入挖掘闽台名人文化、温泉文化等旅游线路,努力搭建两岸旅游合作桥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异地商会、台商联谊会等桥梁作用,大力实施“回归工程”,积极引导台商回乡投资,切实保护好台商合法权益。
推动常态交流合作。宽领域、多层次搭建交流平台,健全完善对台常态招商机制,努力实现两地教育、文化、体育、民俗等全方位常态化交流。积极探索互派教师开展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鼓励更多台资教育培训机构在鼓楼设点办学。举办以闽都文化、城隍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交流活动,适时组织三山艺术团、春芽艺术团等赴台交流演出。推动闽剧、评话、软木画、脱胎漆器等民间民俗文化对台深入交流。大力支持相关街镇与台湾乡镇建立对接关系。
(六)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顺应社会结构变化、利益格局调整的新形势,坚持创新管理服务于民,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努力把鼓楼建设成为平安和谐的有福之地。
夯实社会管理基础。精心组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持续加大投入,力促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标200平方米,鼓励一批有条件的社区扩容升级,改善社区硬件条件。深入开展第五届“一、二级社区”评选活动,启动“安全社区”试点建设。落实社区工作综合考评和规范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逐步建立稳定、高效的社区工作队伍。强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社区一站式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实现“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全覆盖,有效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服务、维稳等基础作用。积极探索经合社改制新模式,促进健康稳步发展。
深化“平安鼓楼”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依托物联网技术,强化电子警察、视频门禁系统和监控平台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排查和治理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深入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创新矛盾化解机制。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建立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维稳“三支队伍”规范化建设。积极创新社区矛盾化解机制,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工作,坚持每月接访群众,完善区领导挂钩和包案制度,及时有效地把社会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六五”普法,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水平。继续做好新兴领域和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进一步落实物价管控措施,深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实行新上市食品公示与备案制度,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青少年社工和社会调查员队伍建设,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提高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水平。着手改造提升区国防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持续加强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
三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政府行政能力与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切实按照“敢为、能为、有为”的要求,坚持“前瞻思考、换位思考、反复思考”,加强学习,开拓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依法行政,提高服务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努力建设成为“为民、亲商、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一)为 民。就是要视人民为父母、视群 众为亲人,全心全意为他们谋利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群众“接地气”,体察民情“聚民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利益,确保每个群众安居乐业。以“功成不必在我任”之心,恪尽为民履职之责,多做打基础、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努力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
(二)亲 商。就是要“支持企业天经地义,服务企业无微不至”。产业发展靠企业,财税丰收靠企业,社会就业靠企业,没有企业的发展,区域经济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建立领导走访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落实、完善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有市场、有效益、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增资扩产。要把企业发展中遇到难题作为服务重点,千方百计帮助化解,真心诚意予以支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三)高 效。就是要简化、明确、快速、创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市民服务中心功能,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多为群众、企业排忧解难。积极服务、协作省、市党政机关各项工作,对群众和企业的诉求要有明确告知和解决方案。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优良传统,勇于担当、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抓好落实,努力形成真抓实干、优质高效的良好政风。要增强创新意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能一步到位的不分两步走,只要有利于鼓楼的发展和全区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主动闯、放胆试。
(四)廉 洁。就是要廉洁自律,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完善惩防腐败体系,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主动接受群众、舆论监督。坚持以“阳光”运作保公平、保公正,扩大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平台应用范围。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强化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务出国(境)的管理,确保“三公”经费零增长,以勤俭节约的行动和艰苦奋斗的本色凝聚人心、赢得民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绩喜人;展望未来,蓝图宏伟。今天的鼓楼人和、业兴、心齐、劲足,正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好时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富民强区、和谐宜居进程,为建设宜居宜业幸福鼓楼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