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探索

返回首页>>
用好大数据是党员干部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发布时间:2019-04-13   来源: 《党建研究》    访问次数: {{ pvCount }}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大数据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治理智能化,主要指在社会治理中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信息资源联通共享、深入应用,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与能力,增强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智能。创新社会治理必须重视大数据的价值,用好大数据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18年度智库项目——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组,有针对性地开展为期3个月的实地调查,对全市党员干部在落实首都功能、实施社会治理中应用大数据的现状进行全面地了解,客观分析当前党员干部对大数据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强化干部基于数据的决策和领导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北京市推进大数据应用的做法及现状

按照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要求,北京市在社会治理中大力推进大数据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

(一)从市、区层面进行规划设计并分层次建设数据中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要求,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协同化,政务服务流程显著优化,服务形式更加多元,服务渠道更为畅通,群众办事满意度显著提升。北京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已经初步形成。正在筹建市级、区级和城市副中心数据中心,搭建政务云体系。创建“党员e先锋”信息系统平台,提高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拓展了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二)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抓手,推进大数据的应用

“北京通”是北京市民社会服务一卡通,“北京通”APP是北京市政务服务移动门户,2018年4月入选“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门城通”是目前唯一嵌入在其中的区级APP。

西城区制定了推进大数据建设实施意见,现已对接整合基础数据4亿多条,实现数据统筹存储、统一展示、统一应用和统一调用。东城区在全国首创网格化管理,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社会服务管理和其他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用框架。大兴区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网格中心大数据应用为载体,将网格信息平台打造成为辅助政府管理和决策的大数据中心。

近年来,北京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这也是在大数据支撑下北京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成果。朝阳区在全市率先推出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率先推行“新设企业一窗式”服务,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电力、自来水、燃气、热力、通信等服务窗口在朝阳区政务服务大厅一字排开,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报装服务。

自2018年11月10日起,北京全市范围内对第一批全国推开的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压缩时限、精简环节、简化材料、降低成本,推动“网上办理”“就近办理”“一次办成”等公共服务创新,进一步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

(三)应用大数据助力基层治理精细化

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在2016年率先创立了全国首个基层政府大数据中心,用于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综治维稳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树立了样板。“e动红墙”APP,运用GPS卫星定位,能够精准定位志愿者的位置和街巷长、网格员的运动轨迹。“综合业务受理平台”,将原本壁垒分明各自独立的13个市区垂直系统的40项公共服务事项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区大数据平台,依托整合的政务数据和证照库,街道公共服务大厅实现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接办分离”,既方便了百姓办事,提高办事效率,也提升了街道社会治理效能。金融街街道通过与大数据平台对接,率先建立了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街道级统一审批平台。

(四)应用大数据提升服务精准化

以朝阳区养老服务为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作为朝阳区养老服务的运行枢纽、指挥平台,利用大数据让服务户籍60万老人养老更加精准。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北京全市范围内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资源共享尚未形成,领导干部对于公开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亟待进一步增强,对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认知水平、大数据的应用能力都亟待进一步提高。

(一)普遍存在数据壁垒制约大数据应用

政府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不同程度地存在数据壁垒。以人口数据为例,数十个人口数据库分属八九个不同的部门,每一个数据库都不能全面展现地区全部人口情况。从街道层面看,一个街道里运行着数十个来自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业务系统,由于人为的权限设置和数据保密等原因,这些系统后台资源对街道层面不开放。街道干部为便于辖区管理只好又自建若干系统。而人口和社保等数据库都是由国家有关部委建设并直接在市里落地,市区层面没有权限拿到后台数据。权限隔离,就像无形的墙,阻碍了政务信息流动,不仅影响了办事效率,也造成大量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二)对大数据的战略意义认知不足

制约大数据应用的根本问题还是人的认识问题。有些干部对大数据的内涵、价值和规律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应用大数据是技术工作,对政务数据开放有抵触情绪,对应公开的数据信息也不愿公开,怕承担风险。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公司掌握着社会公众生活方方面面的数据,由于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协调机制,这些数据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运用在社会治理中,社会治理数据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尚未建立起来。

(三)对大数据的应用工具掌握不够

由于党员领导干部普遍缺乏对大数据搜集、选择、检索、存储、分析、可视化工具的应用能力,导致“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红利未能充分释放。

三、提升党员干部大数据思维和运用大数据能力的路径

用好大数据是新时代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和精准化,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手段。北京市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共服务数据开放单位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实现上述任务,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

(一)发挥党员干部在政府数据融合中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提出,2018年底前实现1673项与企业、群众办事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2019年底前建立网上办事规范化体系。这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政策精神,以首都政务数据汇集、整合、运用、管理的总体规划为框架,完成基于社会治理、辅助决策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要积极探索消除部门间数据壁垒的解决方案,设计接口,建立信息交换标准和共享交换机制,有计划地推动数据融合,开放公共机构数据资源,分阶段、分步骤地启动社会服务云、养老云、交通云、城管云、文化旅游云、健康医疗云、人社云、环保云、城市安防云、应急指挥云等平台建设,打通社会治理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信息孤岛,形成由规范、标准、机制、信息资源库构成的大数据信息资源体系。

(二)大力强化党员干部利用大数据的意识

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一大批有大数据思维意识、懂大数据内涵、具备应用大数据能力的政务工作人员。要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强化大数据方面的知识能力培训,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中开设相关课程,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意识,具备用大数据分析问题、预测趋势、辅助决策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开展大数据专题调研,了解不同领域对大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实际需求,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更多了解大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吸收基于大数据的治理理念,形成尊重事实、强调精准的思维方式;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全面了解政策、监管、法律的相关规定要求,以及对技术专利、数字版权、数字内容产品及个人隐私等的保护问题,用好大数据的同时守住全社会数据安全底线。

(三)着力提高党员干部应用大数据的能力

要提高探索数据价值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亟须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由点及面、自上而下推进大数据的示范应用,提高数据的可用性。调研显示,教育、交通、医疗、养老、环保、停车、治安等都是当前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造成学区房与非学区房价差较大,利用基于大数据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同理,也可以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人工智能辅助看片使诊断更精准,可以降低就医成本;根据车流量数据可以有效改善信号灯通行时长,缓解交通拥堵;等等。依托大数据加强信用建设,能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步步难行,有效整治失信行为,让信用更好地为个人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服务。

要提高应用大数据辅助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大数据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我们在海量数据中以特定的目的和需求为目标发现背后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数据加工处理,找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精确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实现科学决策、精准决策。同时,通过对政策执行效果和公众需求轨迹的实时监控、追踪,可以对执行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增强干部决策执行的应变能力和水平。例如,运用大数据监测单户居民水、电、气等资源使用情况,可以发现群租房问题,分析周边流动人口状况。运用大数据可以对网络舆情、维稳态势尽早预警、科学预判,做到早发现、早部署、早管控,实现社会风险精准预测、社会矛盾精准调控。

要提高基于大数据的协作创新能力。大数据倡导数据的全体性、混杂性、相关性,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了从小的协作单元推动部门之间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进而逐步实现跨系统、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管理与服务。政府作为国家各类数据资源的最大拥有者,要积极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数据挖掘与运用,通过与高校、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合作的方式,以及众包、在线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各类社会组织、个人都成为政府的合作者。同时,可以通过在云端汇聚并适当开放社会治理公共资源,在大数据开放过程中融入集体智慧,调动全社会力量服务社会,不断优化全社会的数据融合环境,提高城市大数据发展的协作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