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我们的三坊七巷(33)

时间:2025-02-03 09:15 来源:家在鼓楼微信
| | | |

  

  《三坊七巷·墙头·门面》前言
  当读者朋友翻开这本书时,也许将踏上一段不同寻常的文化之旅。在这里,我们将带着你漫步于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探寻那些镶嵌在古建筑之上的墀头,聆听它们低声诉说的光阴故事。
   
  陈品 摄

  三坊七巷,这个见证了千年时光流转的街区,不仅是福州的城市象征,更是中国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然而,三坊七巷引人入胜之处,不只在于建筑,更在于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等百余名风云人物曾在此居住,这片坊巷走出了数百位名垂青史的人物。那鳞次栉比的白墙灰瓦,弥漫着太多太多雄才英杰的气息。 

   

  这条古街巷,故事就如同巷陌中的风,穿梭不息。福州作家贞尧仔习惯在晨光初照时,走进窄巷,在历史痕迹中寻找灵感。马鞍墙的精美雕刻构件,让他为之驻足,心生向往。多方打听之下,他了解到这些探出马鞍墙的雕刻构件,名为墀头。它是白墙灰瓦的重要组成,见证着过往岁月的辉煌。

   

  马鞍墙(来源:遇见福州) 

  从“天官赐福”到“梅兰竹菊”,从“春夏秋冬”到“一鹿同行”,墀头上的装饰图案丰富多样,雕工细腻精湛。每一幅图案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愿,它们不仅映射出宅子主人的独特个性,更沉淀着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与卓越品格。于是,贞尧仔萌生了一个念头:编撰一本书,将这些墀头的故事与传说分享给更多的人。这一想法得到了福州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认可。在鼓楼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鼓楼区委宣传部进行了精心策划与积极推进,这本书终于得以顺利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秉承这一理念,本书精心收录了三坊七巷上百张风格各异的墀头图案。我们试图通过这些有趣的光影,以及精练的文字,让沉默的墀头开口,希望将它们的故事告诉给更多喜欢三坊七巷的人。

   

  在这里,我们概述了墀头的起源、功能以及在建筑艺术中的价值。为了更精确地解读这些图案背后的寓意及其艺术魅力,我们将墀头图案细分为人物、花鸟、瑞兽、博古、线条、文字等多个类别。此外,为了便于读者朋友探索墀头文化的奥秘,我们不仅对墀头图案的内涵进行了讲解,还逐一标注了每一处墀头的具体位置。如此一来,读者朋友便能轻松地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墀头,与之产生深刻的心灵对话。 

  墀头的图案,如同历史的密码,等待着读者朋友一一解读。我们衷心希望,在这本书的陪伴下,读者朋友不仅能领略到墀头图案的细腻与优雅,更能够走进三坊七巷,感受浓郁的历史氛围,体验独特的地域文化,在这场文化探索之旅中满载而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