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我们的三坊七巷(31)

时间:2025-01-20 09:31 来源:家在鼓楼微信
| | | |

  编者按: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家在鼓楼”公众号开设《我们的三坊七巷》专栏,通过坊巷名居古厝、坊巷名人、坊巷诗联赏析、坊巷民俗、坊巷工艺美术等篇章,讲述繁华喧闹之下,那些属于三坊七巷的文化和故事。 

  福州永和鱼丸——舌尖上的老味道 

  作者 李晓茹 

  永和鱼丸是福建一带地方风味名菜,属福州小吃。永和鱼丸店创建于1927年,是福州鱼丸老品牌,2001年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2008年,永和鱼丸制作技艺被认定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永和鱼丸创始人是刘必松,他曾到台湾永和市一家小食店打工,因所制鱼丸广受好评而攒下第一桶金,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初回到福州,挑着鱼丸担在三坊七巷叫卖,后来就在那里开了店铺,起名“永和鱼丸”。

   

  资料图

  传说秦始皇云游江南,他喜爱鱼米之乡的鲜鱼,但鱼肉剌多,吃起来极为不便,便下一道谕旨,要求随行厨子送上的鱼必须将鱼刺剔净,否则斩首。厨子前思后想不得要领,气急之下,抡起刀背猛砸砧板上的鲜鱼,没想到歪打正着,鱼肉与鱼骨竟融为一体。得来全不费功夫,这种剔骨法让厨子惊喜不已。他灵机一动,索性将鱼肉剁成稀泥,然后包上鲜猪肉馅,团成一粒粒丸子,煮汤送上。这种吃法,深得秦始皇欢心,从此鱼丸便在南方流传开来。 

  还有一个故事说:古时候闽江之畔有个渔民,一次船出意外粮断,船妇用鳗鱼、薯粉制成丸子给商人吃,商人回福州后开了“七星小食店”,特聘船妇为厨师经营鱼丸汤,一位举子食后题诗“点点星斗布空稀,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此后小店生意兴隆。

 
资料图

  福州被称为“有福之州”,当人们走进三坊七巷,各种特色小吃应有尽有。永和鱼丸当属各类福州小吃中最受人们喜爱的美食之一。福州人通俗地称鱼丸为“鱼包肉”。鱼肉的鲜美和肉的香味是如何完美地结合的呢?永和鱼丸,它的外面是用鱼肉加一点淀粉,里面的内馅是用猪肉,好吃的馅一定是要选取肥肉和瘦肉相当,做出来的馅才有饱满的油汁。煮熟的鱼丸就像荔枝一样,也会“脱核”。所谓脱核就是煮熟的鱼丸入口时,壳和内核的馅是会分开的,像剥开荔枝一般。 

  福州永和鱼丸配方独特、口感松软、清香,深受福州市民的喜爱。选料也极为精细,最佳的猪肉是选用猪前腿肉,肥瘦各半,用刀将肉剁碎,适当保留肉中的纤维,是为了让肉馅香脆并且有嚼劲。加上调料,福州人喜欢白糖、味精、酱油,还有加上一点麻油。 

   

  永和鱼丸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它的制作工艺也非常讲究:鱼肉取下来后,顺着鱼肉的纹路切成块,加入猪肉碎、酱油、鸡精等调料搅拌,然后放在温水中大火煮,水开后加冷水,再次沸腾时加鸡精调汤,最后加入葱花。其做法选料精细,制作工艺考究,所以其鱼肉味道非常纯正。鱼丸中的鱼肉味道非常正,不同于其他地方的Q弹口感。鱼丸的汤汁鲜美,搭配店家自制的胡椒粉,味道更佳。经过多年的经营,现在三坊七巷的永和鱼丸品种丰富,店内提供多种鱼丸选择,如鲨鱼丸、鳗鱼丸、鱼卷、鱼丝面等,每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

   

  图源:永和鱼丸公众号

  闲暇之余,慕名寻至永和鱼丸店,未及进店,鱼丸的鲜香已悠悠飘来,丝丝缕缕地一股脑儿钻进鼻腔,瞬间勾起心底深处对美食的渴望。

  踏入店内,古朴雅致的氛围将人包裹,原木桌椅散发着淡淡光泽,墙壁上挂着的老照片诉说着往昔岁月。不多时,一碗热气腾腾的鱼丸被端上桌。洁白圆润的鱼丸似玉珠般卧于澄澈的汤汁之中,一撮翠绿的葱花与细碎的紫菜随意点缀,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瞬间荡漾开来。用瓷勺轻轻舀起一粒鱼丸,放入口中鲜美汤汁四溢,可以觉察到制作者的用心。 

   

资料图

   与友人一起坐在这充满韵味的古街小店中,品味着这一碗地道的永和鱼丸,尘世的喧嚣声渐渐远去,内心充满宁静与满足。这何止是一场美食的盛宴啊!更是一次心灵的休憩,让人沉醉在这三坊七巷独有的风味与情韵之中,流连忘返。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