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家在鼓楼”公众号开设《我们的三坊七巷》专栏,通过坊巷名居古厝、坊巷名人、坊巷诗联赏析、坊巷民俗、坊巷工艺美术等篇章,讲述繁华喧闹之下,那些属于三坊七巷的文化和故事。
王麒故居小记
作者 刘衍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原以为,三坊七巷中居住的皆是近现代的文人雅士,但这众多的文墨气息中还有几分豪气。除去张经故居、林觉民故居,王麒故居也算是一处。走进南后街的主街,拐进塔巷,沿着青石板路,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王麒故居。院落的门面虽不宽敞,却很有福州建筑古朴的韵味,很值得游人细细品味。
王麒故居
相比于林觉民、张经,王麒的声名确实不算显赫。王麒(1885-1952)字恺士,号瑯琊恺士,福州人。早年就读于福建船政学堂,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学习。
毕业后,他回国先任福建武备学堂教习,后被委派负责组建“新编陆军第十一混成旅”并担任旅长。当然这是目前游客看到的介绍,实际上他的故事远比这精彩。
王麒一生跨越清朝,民国和解放初期。1885年出生,一年后爆发福州马江中法海战;随后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一年后11岁的王麒报读福建船政学堂。5年后他毕业并被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于1902年步兵二期毕业。
当时的清政府被打怕了,急需现代军事人才。1000多留日士官学生陆续回国(福建8人),几乎都被破格使用,基本上一下子就直升管带(营长)。年仅18岁的王麒受总堂孙道仁的邀请担任福建武备学堂教习。后被封为陆军第十镇十九协统领官(旅长),孙道仁任制统领(师长)。辛亥革命福州战役新军起义,他被闽军政府任命为参谋司司长。要知道当时全国只有十几个镇统领(师长)十几个协统领(旅长)。这么年轻就当上“旅长”在福州算是第一人。
1949年8月福州临解放,王麒收到儿子从解放区来的信,信中讲述共产党对旧军政人员的政策,这让王麒有了更开明的选择。当解放军代表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上缴的除军政相关物品外,还有瑯琊王氏族谱、闽王庙房地契、库房钥匙……此后便一心维护修养“王麒故居”这座明清古厝,对于完整保护这座古厝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麒在担任政府顾问期间,还主持修缮了王审知闽王寺。严复晚年回福州曾暂住学生王麒家。辜严倬云女士回榕探访祖父严复在郎官巷的故居时,曾勾起了童年回忆,她小时也在王麒花厅住过。
如此看来,王麒的故事以及王麒故居远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王麒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州人,对于福州的传统文化以及建筑有着一定的考究,因此,王麒故居可称为最具福州本地特色的建筑代表之一。
王麒故居现存总面积2225平方米,由两座并排的三进大院组成,之前曾是“长汀会馆”。
旧时只有一个大门出入,前门在塔巷,后门在郎官巷,四面围墙,坐北朝南。30号为主大院,直透三进,首进为三道门,临街为宁波门,二道门石框门,三道门为插屏门。第一进三面环廊,石铺大天井,大厅前廊宽达15米,可并排停放6顶大轿子。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门窗、隔扇均用楠木,进与进过道上施覆龟亭雨盖,两旁建有披榭。
主座东侧28号为花厅,由天井、大厅、厢房、披榭、园林等组成。尤其是民国初改建的楼房,具有西式建筑的风格,天井使用玻璃天窗,既利采光,又可防雨。
园林建于天井中心,鱼池、假山、雪洞、阳台一应俱全,假山构造奇巧,堆塑弥勒、观音等佛像,雪洞上一座四角半亭构件十分精美,园林布局以小见大,算是这座建筑的经典之作。经过岁月的沉淀,东西方不同的园林设计元素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交融。据传这充满灵气的园林还有龟与蛇庇佑守护,更加增添了其神秘色彩,至于真实与否我们无从考证,但是其园林的灵秀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故居门边上挂着的“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牌匾,告知着这里已经演变为研究闽台历史文化的文斌之地。研究院2019年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复设立,旨在充分利用福建丰富的闽台历史文化资源,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闽台历史文化共性,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开展民间信仰、闽台宗教、闽台同名村、宗亲宗祠、传统艺术、涉台文物、闽台方志等“根、亲”祖地文化交流,推进两岸文化往来,引导更多台湾青年认同与传承中华文化。
近年来,研究院通过闽台寿山石雕艺术展、两岸漆器艺术展以及两岸家书展,动态展示了包括南音、闽剧、民乐、古筝等表演相融合的形式,开展了多场面向居民的活动,好评不断。未来,除了常设的展览,还将不定期举办各种展览,由闽台两地共同参与、共同策划,让闽台历史文化得以缤纷呈现。
历经了岁月沧桑,这座古老的院落始终坚持着以它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那段烽火时光,展现出其主人的人格魅力和气质,每每我们走过,总能为其所吸引,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坊巷。坊巷,它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是这座城市的精神寄托。坊巷,它承载着我们的记忆,也连接着我们的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