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家在鼓楼”公众号开设《我们的三坊七巷》专栏,通过坊巷名居古厝、坊巷名人、坊巷诗联赏析、坊巷民俗、坊巷工艺美术等篇章,讲述繁华喧闹之下,那些属于三坊七巷的文化和故事。
鄢家花厅
作者 林丽钦
宅第毗连的安民巷,曾留有诸多名士。漫步其间,院门依巷错落,可见鄢家花厅、程家小院、林聪彝故居等古建筑杰作,宛如细节翔实的史料遗珠,承载着闽都文化的独特魅力。
行至安民巷47、48号,宅外不远处站立着两组四对粗粝的拴马石,其中一块断裂委地,仿佛诉说着兴衰起落的缺憾。这里便是雍容典雅的鄢家花厅。清荫四圆的大门上方和门边,分别悬挂“福州文艺家之家”和“福州文学院”的牌匾,告示着今天的鄢家花厅已经成为福州文苑艺坛的交流传承之地。
据《绥安鄢氏宗谱》记载,鄢氏家族第五十五世祖鄢太澄,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迁居福建绥安(今建宁县)。自此,鄢氏一族在福建繁衍生息,逐渐成当地大族。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为纪念鄢氏入闽始祖,建宁溪枫鄢氏与永泰麟阳鄢氏合购该地民房,经重新设计、改建装修后将其定名为“鄢氏太澄公宗祠”,作为家族宗祠与议事之所,为各地鄢氏宗亲、后生子弟赴省赶考或商旅往来的休憩中转之地。鄢家花厅由福建鄢氏族人居住约两个世纪之久,见证了鄢氏一族一代代书之于史,勒之于铭的历史。
清道光年间曾任湖广总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的陈若霖,曾为鄢氏族史感动,为太澄公宗祠题写楹联:“三山毓秀绵祖德,闽水储英继流光”。鄢氏一族曾涌现出许多忠肝义胆之士。抗倭英雄鄢俊,性格刚直,胆力俱全,在1561 年国家危难之时,慷慨解囊资助军需,并亲自招募勇士杀敌,不幸遭残寇暗算,英勇殉国;御试进士鄢廷诲,深恤百姓疾苦,在李自成兵临城下时疏散百姓,独坐公堂迎战,并将李自成赠予用于修建庙宇的十万两白银,悉数用于赈济灾民;兵科给事中鄢正畿,无愧忠孝之义,明亡之后面对清兵劝降,哭拜前朝皇帝及祖祠,赋诗明志,誓死抗清复明,最终以自刎于家祠做了孤注一掷的反抗。
鄢家花厅原系鄢氏太澄公祠的附属建筑,光绪年间经过修缮成为永泰县鄢氏富贾在福州的私邸。民国时期,归侨商人邹克有也曾两次修缮。现存建筑占地逾四亩,建筑面积约两千平方米,依然留存着华美精致的气质,是三坊七巷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之一。建筑整体坐北朝南,布局严谨而典雅。东侧为主宅,西侧为花厅,二者通过走廊巧妙相连,彼此呼应,浑然一体。居中建有一座别具匠心的木构六角半边亭,昔日为闺阁淑女观赏戏曲、聆赏雅乐之地。亭内悬挂三个小型花篮式悬钟,雕刻精细入微,似乎还回荡着歌腔弦奏的祥瑞喜悦。天井西侧五米高的阳桃古树,据说原是当年鄢家先人从南洋带回一株阳桃小苗,如今历经两百余载风霜洗礼,依然郁茂婆娑,生机蓬勃。
阳桃是典型的热带水果,《纲目拾遗》记载:“羊桃其种来自大洋,一曰阳桃。”南宋词坛巨擘辛弃疾于其福州任职之时,有感于阳桃的美味与风姿,曾赋《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留下“忆醉三山芳树下,几曾风韵忘怀。黄金颜色五花开,味如卢桔熟,贵似荔枝来”的佳句,以志其趣。此词流传至今,见证了福州与阳桃之深厚渊源。
这株清癯苍古的树,仿佛古厝饱满的局部描绘,斑驳陆离的皴枝上,镌刻着时光有条不紊流转的痕迹,而那些朝天舒展的新绿嫩芽,则沐浴着新生的晨曦与暮色,让过往与现在在古厝中光影交汇。
鄢氏花厅的构造布局巧妙非凡,建筑装饰与细节也各臻其妙,透着典雅深秀的韵味。古雅的木构门窗雕琢技艺超凡入圣,垂莲、雀替、斗拱、锯花等装饰各具匠心;门楼上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福禄寿喜,也有描绘自然景观的山水花鸟;窗棂上机趣横生的正字纹、冰裂纹等图案,不仅具有装饰作用,也象征着连绵不断、冬去春来、生机勃勃的寓意。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古厝主人与能工巧匠求物之妙的良苦用心。
2005年,鄢家花厅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鄢家花厅荣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并被纳入三坊七巷与朱紫坊古建筑群之中,其保护区划定为四周外墙向外扩展二十米的范围。2017年,在福州市委与市政府的高度关切与支持之下,鄢家花厅正式归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管理,并挂名“福州文艺家之家”。此举意在将鄢家花厅塑造成福州市内艺术家们进行创作、交流与作品展览的核心之地,同时亦作为闽都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标志性窗口。2021年,“福州文艺家之家”实施了全面升级计划,其中包括照明与空调系统的优化等基础设施改进,并将鄢家花厅的历史变迁、鄢氏家族背景以及建筑特色等内容精心整理并展示于墙上,以此深化其文化底蕴与历史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访客的参观体验与对该建筑的认识理解。
鄢家花厅,一座见证了闽都文化变迁的清樾幽境,这里的每一根立柱仿佛都是悠远时光中的一抹丹青;每一道雕绘都是往昔岁月的半爪鸿泥。它承载着鄢氏家族的历史荣光,也是今日福州文艺繁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