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我们的三坊七巷(13)

时间:2024-09-09 09:11 来源:家在鼓楼微信
| | | |

  编者按: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家在鼓楼”公众号开设《我们的三坊七巷》专栏,通过坊巷名居古厝、坊巷名人、坊巷诗联赏析、坊巷民俗、坊巷工艺美术等篇章,讲述繁华喧闹之下,那些属于三坊七巷的文化和故事。 

君人为理在安民 

作者 管柏华 

  安民巷东西走向,连接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全长317米,宽3到5米不等。古时福州三坊七巷一为离衙署近,二是内河水系发达与所谓水来土淹,城墙的保护,乌、于两山的夹峙,所以上游溪洪基本上只到宁越门而却步。而“城里人”等于“儒家里”的安民巷,更是成为心纯向善的福州人居家置业的向往。 

  根据民间传说,安民巷的得名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关。 

  “灭炬而过”指的是黄巷,“张榜安民”则直接说安民巷。 

  清郭柏苍《竹间十日话》则说:“明太祖命汤和由海道下福建,自南门屠至安民巷,见’还珠门‘三字,曰:“珠者朱也,吾其还矣。’遂出榜安民。另据《明史》记载,汤和自南台入城,有攻城之举,无屠民之实。所以近人多以“黄巢说”为信。实际上,若照笔者说来,则唐时福州的文事不彰,史迹漶漫,“黄巢说”显系好古者的牵强附会。唐人周昙曾有诗句曰:“君人为理在安民,论道求贤德自新。”大约就是对理安民俗的歌颂与期待。 

  安民巷北宋初名锡类坊,元代改为贞节坊,明万历年间复改名安民巷。1966年改名战胜巷,1981年恢复旧名。明《八闽通志》说:“贞节坊,在安民巷口。宋刘藻以孝闻,诏赐粟帛以旌之,因号其坊曰锡类。后以太宰余深旧居,改曰元台育德。元福建省都事贾讷居此,其母贞节,因改今名。” 

  安民巷现存明清古建筑群10多处。鄢家祠院位于安民巷45号至47号,约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鄢氏家族累世簪缨,颇有名望,清道光年间曾授湖广总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的名儒陈若霖曾为宗祠题联“三山毓秀绵旧德,闽水储英继流光”。 

鄢家花厅 

  南丰曾家旧居为30号墙门,距今已有400多年。宋嘉祐年间曾文定举进士,后知福州,成为曾家居闽之滥觞。据曾氏家谱,明成化年间,曾培公成进士,官都察院御史。曾培公入闽,居何处,不详。万历33年(1605),其七世孙曾逸参卜居安民巷。 

曾氏民居 

  安民巷曾家颇风光,四世孙曾春江于嘉靖七年中亚魁,十五世孙,国学生芸标号梅庵老人,被赏戴花翎,礼部奏请表彰,并奖授“德门耆硕”匾额。南丰曾氏家族也出现多谋善贾之才,其后代在下杭街开设“豫成钱庄”财源滚滚,20世纪30年代实施法币金融改革,许多私营钱庄歇业,豫成遂告守成清盘。安民巷曾宅坐北朝南,南大门前拥有一排五间铺面,分别租赁作“王茂生银店、马兴顺细木店和十一指大木店”,后门是黄巷。在一进大厅内左右两侧,摆列“肃静”、“回避”执事牌。后厅轩正中有座制作精致的红木神龛。所有富贵象征如今只空余明代石门楣、石井栏、梁柱、涂金斑驳的斗拱和天井边的旗杆石。一度被称为“曾半街”的轩敞大屋竟也衰败如此。 

  值得在此说明的是,许多史乘将洪塘“鹗里曾”的江西新干曾孟宁、曾晖春一脉张冠李戴为安民巷曾家,如此则林则徐的亲表哥,原住东街孝义巷后移居黄巷的曾晖春则被误导为安民巷曾家,以下的曾晖春亲见元基、元炳、元海、元燮、元澄“五子登科”,以及晖春、元卿、兆鳌、宗彦四代连中进士,甚至曾宗彦为“近代中国陆军之父”均一路错讹。为此我特地询问谱牒史家李厚威,其以来龙去脉告我,并称他的《此曾非彼曾》澄清文字即将付梓。 

  汀城试馆在安民巷15号,与鄢家花厅望衡对宇,属于典型的清代福州建筑。是早年汀府八县学子、武生来福州参加科考留宿的地方,后科举废,改为出租屋,现为省文学院所在地。程家小院,因现房主菲侨姓氏而得名。其建筑规制小巧玲珑。前临安民巷,背靠宫巷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故居。有大厅、屏门、天井、厢房、花厅、后院等,虽为小宅院,但建构精致,许多构件多用楠木,有的还涂金。至今除了大门改铁门,大厅里木柱、驼峰、屏门、斗拱、垂柱、挂落以及门、窗、户、扇、窗花、窗槛皆完好无损。 

  以下再说几位安民巷的住户。 

  观我颐糕饼闽式糕点的渊薮,早年名震三山。民国时期的老板名陈培基,其住宅在旧34号、新34号、41号。观我颐的代表作为猪油糕,使用台湾产红沙糖,同时增加猪油用量,酥香润滑,枯凝不散,色泽淡雅,入口即化,成为勾动南洋华侨鲈鱼莼菜之思的馈赠佳品。 

  浙绍谢万丰糕饼酒栈创设于清道光六年(1826),老板谢洽卿,原福州府衙幕府,所谓“绍兴出师爷”。后来他下海在双门前(东街口附近)通衢大道开设“糕饼绍酒栈”,兼营老家绍酒和火腿,生意兴隆。其后代谢睦泉结合闽人特点,制作出符合闽浙口味的谢万丰系列糕点。福州旧时手工业作坊往往是前店后厂格局。谢万丰厂位于巷南44号,坐南朝北,也是寻常的三落透后。 

  早年,安民巷内颇多名士。巷北有清代“秋来堂”,堂主林涯曾有诗《蠖宦漫兴》曰“:门径饶生趣,交疏谢热肠。买书贫不厌,对酒病还忘。稚子知供膳,糟妻少理妆。百事只旦暮,人事亦何常?”巷南有郭仁宅。郭仁,清乾隆初举人,多才多艺,能以一粒粟雕观音像,惟妙惟肖。其所画《听潮图》深得顾恺之、黄公望神韵。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安民巷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风云际会中心。巷南53号原是宫巷林聪彝故居后进,后自立门户。民国26年11月张云逸来福建,与省主席陈仪谈判,后在此成立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该处建筑为清代轩敞大屋。 

  立本弄原名“日本弄”,因民初曾有日本浪人在此设鸦片馆得名。1926年春,中共组织迅猛发展,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中共地委书记徐琛夫妇曾居于此。国民党“清党”后,徐琛被捕牺牲于西门鸡角弄,其与地委妇女委员余哲贞刑场上的婚礼令人泪下。我一画家朋友,年逾古稀,少时因达明小学基建曾在此处一女同学家温习功课。他每次都是从黄巷抄近路来弄内同学家。课余,同学家长一西门布鞋厂师傅,现场会给学生们讲述白色恐怖时期中共地下党故事,颇绘声绘影,兴之所起,还现场教授鸣鹤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