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千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无数名声显赫的历史人物。“家在鼓楼”公众号开设《我们的三坊七巷》专栏,通过坊巷名居古厝、坊巷名人、坊巷诗联赏析、坊巷民俗、坊巷工艺美术等篇章,讲述繁华喧闹之下,那些属于三坊七巷的文化和故事。
郎官巷严复故居散记
作者 王岗峰
福州有三个地方我年年都要走:阳岐村、福州船政遗址和三坊七巷,三处地点都和严复有关。青少年时期生活在上下杭的我,早应该知道严复,因为他就出生于上下杭苍霞洲一带。2001年,我带社会学研究生去严复故里阳岐村做田野调查时发现,居住在严复故里的村民,大多不太了解严复。惊讶之余,恰逢人介绍,村里一位叫严培庸的退休小学教师熟知严复的过往事迹。和这位七十六岁高龄的严复侄孙女的情谊不是几句话可以穷尽的,交谈期间,她给了我一个信息:严复先生晚年住在三坊七巷的郎官巷。
严复祖居是人们寻访严复故里的必到之处。(图源:福建支部生活微平台)
当时的郎官巷虽然破败,但西头巷口牌坊的坊柱上赫然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这是时任福州三山诗社社长郭道鉴先生题的。我们心中不由地乐开了花,这幅对联不仅道出郎官巷的名人历史,而且给我们指出严复故居所在。不过我们当时无法直接进去参观。2001年恰逢严复逝世八十周年,福州市文物管理局启动故居修复工作,以此作为对严复先生的最好纪念。
郎官巷严复故居。(图源:福州名城)
这座坐北朝南的故居,2003年1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它占地约600多平方米,分正厅和花厅两部分,主座前天井宽广,庭院两侧为回廊和披榭。正厅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正厅分前后厅,两边前后厢房开辟为展厅。主座西廊有小门通花厅,厅前庭院,花厅为双层平房,楼下为敞厅,后还有两间小平房。
郎官巷严复故居。(图源:福州名城)
2004年2月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活动期间,严复孙女、首任台湾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先生的夫人辜严倬云专程从台湾回乡参加活动,回故居祭祖,对展厅布局、展出内容和陈列方式表示满意。她在白色石质的严复塑像前拍照留念。
2006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严复故居再进一步修缮,复旧装修了大门口、门楼、山墙。
2010年6月23日,阔别六年的辜严倬云女士又来到郎官巷,在时任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会长杨华基、时任三坊七巷管委会主任林飞的陪同下,为修复后的严复故居剪彩。辜严倬云说:“我对先祖父最最敬仰的就是他非常地爱国。”她始终牢记先祖遗嘱“群先己后”。
辜严倬云的父亲严叔夏,是严复第三子,名琥。“末代帝师”陈宝琛与严复交情甚笃,做媒将台湾外甥女林慕兰,即台湾首富板桥林氏家族的林尔康和陈宝琛妹妹陈芷芳之女相许。66岁的严复专门从北京送子回福州,于1919年元旦在故乡阳岐玉屏山庄为这对新人举行婚礼。严叔夏结婚后定居郎官巷。1946年底,林尔康长子林熊征在台湾去世,林慕兰携严以侨、严倬云、严停云与林熊征之妻(晚清尚书盛宣怀之女盛关颐),离开郎官巷赴台奔丧,随后暂留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严叔夏任福州市副市长。
郎官巷严复故居。(图源:福州名城)
2016年,我受三坊七巷管委会委托,为重新布展拟一份说明词。我仿佛穿越时空,与严复并肩而立:一位饱读诗书的翩翩少年,以第一名优异成绩考入船政学堂,从“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的阳岐严复祖居,辞别寡母、少妻和两个幼妹,到正在建设中远东造船第一厂——福建船政局。风华正茂的严复,乘船政局制造的“济安”轮,开始了留英的旅途;在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学习,与驻英大使郭嵩焘结下忘年之交。
郭嵩焘对严复评价:“其才气横出一世”和“气性太涉狂易”,似乎一语成谶,预感严复非凡的心性将铸就其波澜壮阔的坎坷一生。
严复四次科举不第,不附炎趋势,却为他打开另一扇门:思想自由之门。
他爱国激情奔放,中日甲午海战期间所著的五篇政论文,戊戌变法时所译的《天演论》,如一声惊雷震撼天地,唤醒了东方睡狮。那时候,无人不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人不知《天演论》译著者严侯官。严复以其卓越才华,连续翻译介绍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原富)、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法意)、穆勒的《逻辑学体系》(穆勒名学)、穆勒的《论自由》(群己权界论)、甄克斯的《政治简史》(社会通诠)、耶方斯的《逻辑入门》(名学浅说)等,这些大多是著名思想家的代表作。严复首次把西方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每一次读严复,都感受到他思想的深邃、语言的艰涩,由衷佩服他中西学厚实的基础!每一次读严复,都感到心灵的震撼,自己的渺小,自己的使命!他的“严谨治学、首倡变革、追求真理、爱国兴邦”的精神如甘霖般可贵,是我们当代青少年多么需要汲取的宝贵滋养!
严复像。(图源:福建日报)
“伟大的思想家”,无疑是重新布展的主题。大厅横匾和立柱的楹联,如何一下子抓住参观者的心?我到时任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秘书长翁训彩办公室去寻找资料时,看见办公室的墙上有辜严倬云和夫君辜振甫先生为严复逝世80周年写的祭文,由辜振甫先生书写。辜振甫曾作为台湾海基会董事长与时任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汪辜会谈”,对打破两岸关系坚冰起了重要作用。祭文中的最后一句“吾宗之光”,不正是严复故居大厅横匾的最佳选择?真是如南宋诗人夏元鼎的《绝句》中诗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严复入船政学堂,改族谱名“传初”为“宗光”,为了光宗耀祖,严复光宗不仅是严氏家族,还是中华民族!
立柱的楹联“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本来就是1906年严复自拟请书法家写的。社会变革的领袖要兴起事业,一定要到我这里汲取思想;虽然有新的思想家出现,我也不会改变观点。多么大气!多有文化自信!此时,严复的八大译著和其他重要著作均大体完成。
严复故居天井(图源:福建日报)
到了严复故居,我常常坐在花厅前庭院的严复塑像旁石凳小憩,似乎听到从严复的卧室艰难传出一阵接一阵沉重的喘息声。1920年10月30日,为了避寒,严复与次女严璆回到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故居,当天就见到长孙严觐祖(严以侨),非常高兴。因为身体过于虚弱,“槁木死灰,惟不死而已”,坐卧一小楼舍,只能看云听雨,临池遣日。书不能阅,时事寡谈。关注最多的是女儿的婚事和阳岐尚书庙修复的事。
严复。
1921年7、8两月,严复在鼓山避暑。10月3日,严复病情转重,喘咳加剧。严复自觉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恐不能久”,急切写下遗嘱:“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须知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须勤思,而加条理。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事遇群己对待之时,须念己轻群重,更切毋造孽。”第一条坚信中国不会灭亡,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扬弃”,但不可背叛。第六条告诫儿女,当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群体利益为重。
同年10月27日,因肺炎医治无效,严复燃尽一生,寿终于郎官巷,享年68岁。
严复生前写的信笺。(图源:影像福州)
100年历经沧桑,100年历久弥新。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四天中,抽出一个下午,来到了三坊七巷,走进严复故居。1993年至2001年,福州先后5次召开严复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工作期间的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全程关注,过问会议筹备情况、出席大会发表讲话、会见专家学者和严复后裔、主编论文集、为论文集撰写序言……
穿越波澜壮阔的时光隧道,鉴往知来,回望严复,展望复兴。之前,人民日报记者邝西曦采访我,她感慨说:“历史在偶然中孕育必然。100年前,严复带着富国强民的期冀抱憾离去,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